文东武西,两列官员都到齐后,郭嘉睁开双眼,伸手朝戏志才一抬,戏志才会意,出列转身面向众人,表情淡漠地说道:
“不久前,董卓在长安被吕布所杀,司徒王允随后与吕布把持朝政,王允进录尚书事,吕布封温侯,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
董卓死了?
祸国殃民的董太师就这么死了?
满堂皆惊,谋士们还在垂首沉思,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但是许褚却已出列抱拳道:“主公,是不是打算对长安用兵了?”
郭嘉抬手示意许褚等武将稍安勿躁,说:“别着急,事情还没完。”
许褚纳闷地回列,董卓死了,还能有什么事?
其他人也都惊疑不定,戏志才转过身,面带犹豫之色,但是郭嘉却面不改色地说:“无妨,将那份檄文念给他们听。”
戏志才深呼吸一口气,从郭嘉面前桌上拿起一份他放下的表,里面记载的便是长安发布的檄文。
“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
这是一份长安朝廷昭告天下的檄文,堂中文武越听下去,越难以平静,切齿怒目,愤不能平。
从郭嘉的出身,到郭嘉在颍川的作为,再到屡犯律法,而后聚众谋反,等等,言之凿凿,猛烈抨击。
檄文的最后,号召群雄讨伐郭嘉,长安朝廷也已经派出吕布领兵南下。
“主公,吕布既然自己来送死,俺就送他一程”典韦沉着脸出列抱拳,身后高顺,许褚,萧仁,萧义一同出列。
武将们只看到吕布率军南下,却看不到这份檄文背后的杀伤力,已经让表面上平静的郭嘉怒意滔天了。
“人中吕布,不过匹夫之勇,有何可惧?典韦,有张辽在汉中,吕布敢来,便叫他有来无回。”
听郭嘉这么说,典韦等将只好回列,看郭嘉究竟有什么打算。
暂且压下怒火,郭嘉朝谋士们望去,问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戏志才淡淡道:“战罢吕布,再观形势。”
说完他就回列,再不多言。
其他谋士则是神色不定,这檄文对郭嘉来说,简直就是催命符一般。
因为这不是出自别人的手,而是王允,如果是董卓,还好些,可吕布杀了董卓,长安朝廷由司徒王允主持大局,汉室仿佛死灰复燃,犹如气衰转盛,尽管天下各地诸侯割据称雄,但名义上,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大汉天子说郭嘉是反贼,远比其他诸侯无事生非要具有杀伤力。
这就意味着诸侯攻伐郭嘉,天经地义,郭嘉攻伐诸侯,是绝对的叛逆之举。
在益州处心积虑要晋身成为天下认可的诸侯,郭嘉却在此时,被王允一下打回原形,甚至更进一步,让他万劫不复。
刘焉虽是郭嘉所灭,但刘焉在益州有僭越之举,天子早有耳闻,也曾派人来警告刘焉,但那时汉灵帝病入膏肓,就算健康的汉灵帝,也已然无法主宰局面,可刘焉不臣之心是心照不宣的事实,出入用天子仪仗这种大逆不道的举动,就算天子不察,也会有人偷偷去邀功举报,何况刘焉打压益州豪强,树敌不少。
郭嘉起兵,从未喊过要推翻汉室的口号,张角那种“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大逆不道宣言,郭嘉从未说过,而他杀了刘焉满门,换个角度是帮汉室清理门户,只不过他没这个资格,没这个权力,所以天下人不认同,但至少朝廷不会有人觉得刘焉不该死。
当刘焉已成冢中枯骨,当郭嘉割据益州已成事实,并且渐渐将这种局面让天下人接受,郭嘉只需要将自己的身份再进一步,与诸侯平起平坐,便能在汉室真正灭亡后,再竖起大旗。
现在,一切计划都被王允毁了。
第七十一章 兴汉葬汉
郭嘉没见过王允,王允登上司徒之位,位列三公,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如果王允真的对汉室死忠愚忠,那么郭嘉能够了解王允对他的恨。
刘焉不臣之心,已从用天子仪仗昭然若揭,这是叛逆,可刘焉始终是汉室宗亲,情感上会得到些许人的倾斜。
袁绍僭越天子之权任命官员,好歹也是先斩后奏,恭恭敬敬给朝廷上表通报一番,而袁绍得到士族拥戴,说到底他是汉臣,天子被董卓挟持,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袁绍,也说得上情有可原。
但是郭嘉呢?纵然他起兵前被朝廷判为钦犯,罪名谋反,其中另有隐情,朝堂之中心照不宣,至于之前杀人的罪名,无人在意,现在那些个诸侯谁的过去是干干净净的?但,郭嘉后来起兵攻占了益州,自领太平军大将军,如果郭嘉占得是一座山,一片林,都说得过去,可他偏偏占得是大汉江山十三州部中的一块地盘,董卓招安,他不接受,等同他不是汉臣,既然不是汉臣却又占领了大汉的土地,那就是贼。
董卓的招安,郭嘉不接受,深明大义的人会理解郭嘉的做法,关东诸侯不曾与董卓议和,甚至连来使都斩了,郭嘉若接受董卓招安,岂不是等同与董卓同流合污?就连马腾这个接受了董卓招安,却在关东诸侯会盟时毅然决然与董卓翻脸,郭嘉不接受董卓招安,在这件事上,无人能够指责郭嘉,反而表明了郭嘉的立场。
如果王允在这个时候不是遣吕布来讨伐,而是招安,郭嘉肯定不会犹豫,立刻接受,领一个汉朝官职当,因为接受以王允代表的大汉天子招安,是帮郭嘉正名的最好机会,郭嘉不可能顶着反贼的头衔打江山,但从名义上臣服汉室也需要时机,董卓在时,不行,董卓现在死了,郭嘉的机会来了,但是王允不给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