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苦笑连连,长安朝廷的文武百官背地里如何议论抨击他,他不用猜也都知道,却很少有人能设身处地为他想一想,乱世求得自保,也有错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郭嘉不为贾诩辩解,功过是非他没有资格来品评,他说的话都是在开解贾诩罢了。
“先生,自黄巾之乱起,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枭雄并起,依你之见,汉室,还有希望吗?”
换个话题,让贾诩不要沉浸在长安旧事。
贾诩这回拿起酒杯一饮而下,爽快地吐出口酒气,胸中郁结散去大半,道:“能为汉室拨乱反治的人,从先帝殡天到今日,只有三人,却都自误而亡。第一人,何进,第二人,董卓,第三人,王允。”
郭嘉再次为贾诩满上酒,笑意淡淡道:“汉室分崩之兆早已显露,州牧权重总领军政,已如往昔周天子分封诸侯,黄巾之乱,各地豪杰公然募兵,以公利私,养兵自重。先帝殡天,何进身为执掌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却只顾朝堂争权夺利,他却看不到,若他能一心为公,在诸侯割据初期时号令诸侯一同平叛剿匪,不但可扫平黄巾,还能趁机削弱各地诸侯,廓清四海后,他何进想要的功名利禄,唾手可得,甚至流芳百世。”
贾诩端起酒杯朝郭嘉一敬后满饮下去,在郭嘉想要给他倒酒时抢先给郭嘉先倒满酒杯。
“使君所言不虚,何进自误是因私心,董卓自误是因野心。董卓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可他的确有机会做大汉人人敬仰的忠臣英雄,他秽乱宫闱,擅自废帝,枉杀朝臣,又无视百姓死活,这是自寻死路,众叛亲离啊。”
贾诩的话让郭嘉情不自禁点头赞同,董卓败亡,究其根本原因,是董卓把所有阶级都得罪光了,他擅杀权贵,得罪了士族,他无视百姓死活,又得罪了平民。
譬如高祖刘邦夺天下,立足关中要与民约法三章,遍收民心。后来进一步摧毁奴隶制,解放奴婢,以及轻徭薄赋,得到了百姓拥戴,天下,不是光靠打仗打出来的。
第九十二章 贪生怕死
郭嘉与贾诩在凉亭对饮,推杯换盏,畅所欲言中伴随着豪放大笑声。
酒逢知己千杯少,郭嘉与贾诩一见如故,畅谈之中彼此能跟上对方的思维,各抒己见,乃人生乐事。
他们都没有再品谈王允自误,因为彼此都明白,王允落得被灭门的下场,不是因为王允有私心,有野心,王允是忠臣,但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三公又如何?平天下治乱世,所需非常之人。
“使君在益州休养生息,是在静待天时吧?”
贾诩摸清了郭嘉的脾性,言谈并不避讳与保留。
指着贾诩摇头轻笑,郭嘉敬他一杯,饮罢之后点头道:“的确如此,先生应该明白,当年我入益州既是逼不得已,又是形势所迫,如今嘛,形同困兽,天时不现,寸步难进。”
贾诩抚须微笑,说:“只要使君雄心不减,十年之内,必出益州。”
轻轻摇晃着酒杯,郭嘉没有接话,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良机出现,只要不被风花雪月磨平了斗志,他就不会满足屈居益州一隅。
“先生日后有何打算?若有志为官,益州府随时恭候先生。”
郭嘉目光温和地望着贾诩。
贾诩面不改色,心中却在苦笑:与这年轻的人主谈天论地,有时也暗藏机锋啊。
如果郭嘉真的有心要贾诩出仕为官,那就不会出口问,直接任命就是,贾诩接受还是拒绝,那是贾诩的选择。
可是郭嘉偏偏把这句话说出来了,贾诩要是应承下来,不免落了下乘。
贾诩可以理解郭嘉,因为郭嘉选才用人是通过科举,假如直接任命贾诩进入益州府为官,会落人口实。
一句从郭嘉口中说出来带着招揽之意的话,实则拒人千里,贾诩怎会品不出这个意思?
沉默中,贾诩表情如常,心中却已打算转道去别的诸侯帐下了,他纵然惜命,却也不是安贫乐道的人,满腹才华也想有施展的机会。
难道等到明年益州科举吗?贾诩已年近四旬,不想浪费一分一秒。
“先生,若无意仕途,我倒是有个不情之请。”
就在贾诩沉默时,郭嘉却又微笑着说了一句话。
心思一转,贾诩有些明白郭嘉的用意了。
郭嘉想要他的投效,但也要名正言顺。
“哦?使君请讲。”
贾诩想看看郭嘉有什么折中的法子。
郭嘉转头命下人去将郭烨带来,不多时,满头大汗的郭烨昂首挺胸,步履稳健地来到凉亭外,瞧他喘着大气的样子,先前应该是在练武。
“先生,这是我的长子,名叫郭烨,我想请你做他的先生,我平日公事繁忙,疏于管教,这孩子如今中规中矩,太过老实,我担忧他日后吃亏,所以想请先生教导他。”
贾诩没想到郭嘉居然给他这么一个差事。
这个差事说好不好,说不好却又极为令人羡慕。
问题是郭烨不是郭嘉的嫡子,贾诩去当郭烨的老师,日后要是郭嘉不喜欢这个儿子,贾诩的处境岂不是很尴尬?
不过贾诩也知道郭嘉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喜欢郭烨,也断然不会让他来教导郭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