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是客,曹洪的到来不应该是针对郭嘉,而仅仅是护卫荀彧。
毕竟从许昌到成都,这一路上也难保顺利,有曹洪护驾,荀彧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也从此看出曹cào能让曹洪来当荀彧的hì卫,可见对荀彧的重视。
萧义也让出了自己的位置给曹洪,这下,荀彧和曹洪真是被郭嘉奉为上宾。
“诸位,这一位是荀彧,在他身边的是曹洪。”
郭嘉轻描淡写地介绍了二人给堂中众人。
从大局上,荀彧和曹洪是打着曹营烙印,郭嘉不可能当着益州官员的面大肆吹捧他们,也没有必要,别人怎么看荀彧,怎么看曹洪,实际上不重要。
但是有着王佐之才名头的荀彧显然让堂内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就连秦宓也凝视荀彧许久。
他们在益州,对中原栋梁之才多半是闻名而未谋面,荀彧的大名早已传入耳中。
每个成功的诸侯背后,肯定有一个甚至一群低调务实的奇才。
荀彧的能力或许不在带兵打仗,但他的远见卓识与大局观,天下无人能及。
曹cào如果没有荀彧,或许就没有今天崛起中原的基业。
被吕布偷袭只剩下三个县的曹cào,已经有了投奔袁绍的念头,不是荀彧和程昱力ǐng曹cào,让曹cào重拾信心反扑吕布,乱世jiān雄恐怕早已寄人篱下。
挟天子令诸侯,荀彧是坚定的支持者,旷古烁今的战略使得曹cào能够站在政治制高点上打压异己,逐步强大。
居中持重的荀彧是曹cào能够卸下后顾之忧领军出征的最佳帮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位列三公的荀爽辞世后,荀彧投效曹cào,实际上是一个风向标。
自古颖川多才俊,当代中原士族领军的家族,便是荀家,无论是荀氏八龙还是后继有人的荀谌,荀彧,荀攸等等,不但扛起了荀家大旗,更是左右着中原一带士族的动向,荀家投效曹cào,曹cào得到的不仅仅是荀彧一个王佐之才,一个“吾之子房”。
这一点,就如同秦宓当年投效郭嘉一样,是一个表率,是一个榜样,牵动的不是局部细微,而是大局。
郭嘉对益州来说是一个外来者,益州官员对郭嘉的过往了解不深,他们并不知道郭嘉年轻时的好友有谁,郭嘉年轻时有做过哪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小事。
今天,他们知道了,郭嘉与荀彧是至jiāo好友。
一个是君主,一个是人臣,却在不同的阵营。
在秦宓等人看来,十分可惜。
是,如果荀彧能够辅佐郭嘉,郭嘉如虎添翼,将来若能成霸业,这一对主臣,或许千百年也会是一段佳话。
只可惜,荀彧一句“你我道不同不相谋”已经表明了立场。
他们之间,在公,是敌人,在ī,是知己。
矛盾却令人肃然起敬。
第八十九章 颍川才俊
这一场酒宴因荀彧的到来,郭嘉格外蜓下喜,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公事绝口不提,言谈之中只有风月。
在众人兴致高涨时,郭嘉把郭瑾叫来过来,让他当众将前些日子写下的《将进酒》朗诵了一遍,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拍案叫绝。
酒宴落幕时,醉醺醺的许褚骂骂咧咧地背着已经不省人事的许仪,郭烨这个罪魁祸首也没空隙幸灾乐祸,跑到堂外吐得一塌糊涂,蔡琐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在堂外瞧瞧把郭烨领了回去。
时至深夜,酒宴才息止,往来宾客尽兴而归。
曹洪扶着荀彧来到郭嘉府中的客房,走出房门后望着恬淡的月色,曹洪不解地自言自语道:“荀令君,数年来只此一醉。”
外人是很难理解荀彧与郭嘉的关系,他们都在追逐理想,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罢了。
荀彧此行,是公事,只不过恰逢其会赶巧碰上了郭嘉大摆筵席,翌日清晨,郭嘉在益州府议事的大堂中再一次正式地会见了荀彧。
曹洪将数个锦盒拱手奉上,郭嘉接过后也不打开看就放在了桌上。
这是骠骑将军和武阳侯的官印以及侵。
荀彧走这一趟,是来表达曹操的诚意。
给郭嘉升了官,晋了爵,印缝总不能落下,不但送来,而且是荀彧来送。
不可否认,曹操是在利用荀彧与郭嘉的私交做文章,想让郭嘉真切体会到他的诚意,彼此化千戈为玉帛。
这一日,郭嘉与荀彧促膝长谈。
撇开私交,荀彧提议郭嘉与曹操战略性结盟。
意思就是曹操在关东,郭嘉在关西。
郭嘉不骚扰曹操平定关东,曹操也不来阻挠郭嘉一统关西。
也就是说,在曹操击败袁绍,剿灭吕布,张绣,刘表,刘备,孙策,袁术之前,曹操不会打关西主意。
而郭嘉在剿灭韩遂马超,平定川南之前,也不能来打关东的主意。
这个战略同盟,似乎仅仅是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而且对郭嘉轴u。
曹操有一连串的对手,而他还没有绝对的优势,反观郭嘉在关西,无人能敌,对手也屈指可数。
算时间,比速度,郭嘉肯定要比曹操能早一步统一关西,而后,郭嘉可以背约攻伐关东,因为他们的同盟是密约,外人根本不会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