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寒门天下_天天不休【完结】(483)

  可不顾粮草被焚毁殆尽,铤而走险攻打官渡,不能说这样不行,而是这样的做法,后果,袁绍承担的起吗?官渡打不下来,粮草又全部焚毁的局面,不知袁绍想到了没有。

  翻身下马,摘下头盔,张颌卸下兵器后向着曹操的大营走去。

  “隽乂!”

  高览目瞪口呆,夏末的天空忽然有些阴沉,仿佛即将迎来一场暴雨。

  张颌转身望向仍旧骑在马上的高览,淡淡道“我意已决,兄不必劝我。百万雄师挥军南下,袁绍却能走到这个地步,如今他还罔顾将士们的性命,粮草乃军队命脉,他竟不管不顾,如此昏庸之主,我已然无心效劳,曹公若肯用我,我此生还有用武之地,若曹公杀我,那也是我命该如此。”

  高览咬牙切齿犹豫半晌,突然也翻身下马,追上张颌,一同向着曹营而去。

  粮草被烧,阵前两员大将投敌,袁绍的军队心理上陷入恐慌,摇摆不定,没有人知道还打不打仗了,也不知道下一顿有没有饭吃。

  乌巢起火的消息,郭嘉在函谷关很快便得知。

  他立即号令三军,整装待发。

  函谷关东面关城大门大开,郭嘉跨骑战马之上,身穿铠甲,身后几员战将雄姿勃发。

  刚挥起佩剑要下令全军急行军时,一匹快马从城中赶来。

  “主公,成都急报!”

  全副武装的军队让开道路,快马驰骋,风驰电掣而来,一份急报送至郭嘉手上。

  在伸手接过那份文书时,郭嘉便已有了不祥预感。

  果然,他打开一看,眼神绽出前所未有的暴戾之色。

  南蛮孟获集结十万大军攻打成都!

  雍闿响应,带领南部七郡豪族『ī』兵共计五万!

  越隽夷王高定响应,挥军五万!

  三路大军二十万直逼成都!

  郭嘉捧着那份急报的双手微微发颤,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愤怒!

  见到郭嘉异常的神情,贾诩凑了过去,看了眼信报中的内容。

  “主公,这二十万大军不足为虑……”

  贾诩刚说完,郭嘉转头逼视着他,冰冷如刀。

  的确,这二十万大军,有多少粮草?兵器铠甲又是什么档次?更何况统军的人物又有几分智谋?

  郭嘉惧怕这二十万的军队吗?

  不!绝不会!

  但是,要消灭这二十万的敌人,却也不可能在眨眼之间。

  益州能调动的只有张燕所率的四万兵马。

  十万水师本是震慑刘表,可现在,成都有沦陷的危机,刘表假如反客为主来趁火打劫,益州的形势会有怎样的发展,谁也说不准。

  贾诩的话只说了一个头,郭嘉就猜到了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张燕能挡住这二十万大军,攻未必能歼灭所有敌人,可守,总能保证成都不失。

  继续挥军东征吗?

  郭嘉转头望向东南,尽管是在谷中,有高山阻隔视线,但是他仍旧望着那个方向。

  仿佛看见了乌巢大火染红的天际,看到了狼狈奔逃的袁绍,看到了意气风发正踏着鲜血走上巅峰的曹操。

  “撤军。”

  郭嘉双眼闭上,清冷地吐出两个字。

  益州是他的根基,不能有失,成都是他政权的标志,不能有变。

  后方有敌人,前方再去树立新的敌人,从来就没有这样打仗的。

  贾诩不再进言,袁曹之战恰如郭嘉所料那般,乌巢的大火一起,袁绍哪怕不是败亡,撤军也是必然的,而郭嘉这个时候出关东征,兵疲马乏的曹操根本挡不住。

  但是,益州突然面临南部二十万大军来袭,即便是从郭嘉到主将等人对张燕有信心,能够力保敌人不越边境半步,但普通的士兵呢?他们的家人都在蜀郡周边,成都里的人或许能安枕无忧,普通县城的百姓又怎么办?将士心中会牵挂家人,心有牵挂之下,打仗的战力就可想而知会降低不少。

  郭嘉无论从任何角度考虑,都已经失去了东征的必要条件。

  马超见郭嘉下令撤军,正要上前质问一番,庞德却也神情大变地来到他身边,低声切齿道“韩遂率军东进,已经进入了主公的属地。”

  “这个狗贼!”

  马超暴怒,以前,他还可以抛弃一切为父报仇,但是做了些日子的君主,权力与属地,他都很难割舍,跟着郭嘉去打曹操,他自信胜券在握,可现在,郭嘉要撤军,他的属地即将被韩遂占领,他该何去何从?

  还能抛下身家性命去和曹操拼命吗?

  “孟起若执意去讨伐曹贼,粮草我依旧会负担。”

  郭嘉调转马头路过马超时,轻描淡写地说完便擦肩而过。

  马超极不甘心地也调转马头,率军返回属地要与韩遂讨个说法,这个盟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在背后捅刀子?

  官渡

  张颌与高览阵前变节,曹操得知后出营接待,不但没有怪罪二人先前与他为敌,还隆重对待。

  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已然胸有成竹,先故作声势一番,袁绍果然吓得六神无主,不顾一切向河北逃回,曹操便倾巢而出追击袁绍,一路追到了黄河边上渡口。

  袁军溃不成军,或逃或降,曹操止步黄河边,俘虏袁军八万,全部坑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