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烨想去投军的事情,贾诩并不知情,摸着胡须,贾诩思考一阵后忽然轻笑道:“烨公子看来眼光长远了不少。”
郭嘉一听,凝眸思索片刻,也露出了笑容,道:“这孩子,还真是想的够远。”
太平军在南部的战事正如火如荼,郭烨投军不可能被派去踏上南部的战场,而他现在想要投军,多半的心思是希望在郭嘉征伐西北的时候能出一份力。
平常习武与在军营当兵是截然不同,当兵肯定不是仅仅靠武力,军阵操演,令行禁止,方方面面都是有条令限定,郭烨的打算,是想用近几年的时间来熟悉军营,融入军队之中,为几年后郭嘉收服西北的战争而做准备。
行军打仗事关生死,理论知识再强,也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身临其境,就没有发言权。
贾诩欣赏郭烨的一点,就是郭烨脚踏实地,着重实践而不是空谈,要想去打仗,就先拿出将士的姿态,不因身份地位而请求郭嘉破格任命。
“主公意下如何?”
贾诩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与否,反而问起了郭嘉。
沉思一阵,郭嘉开口道:“如果是瑾儿开口,我会觉得他华而不实,是想哗众取宠,肯定不会同意。不过是烨儿主动请缨,我难以决断,文和啊,我认为一个人应该在他最适合的舞台上发挥才干,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没有发现应该将烨儿摆在什么位置上,或者说,他以后应该是走哪条路,我看不透。”
将来的郭烨是文是武,郭嘉看不透,说不好听点的就是,论文,他不出众,论武,他也不出众,好似中庸吧,实际上又比平常人都强上一点。
贾诩笑道:“主公未免心急了些,烨公子还年轻,不妨多给他些时间,他想从军是件好事,总比待在家中墨守成规要强,也是时候让烨公子真正开开眼界,瞧一瞧外面的世界了。”
郭嘉点点头,觉得有些道理。
拒绝郭烨的提议,无非就是让他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去军营里吃点苦,如果够资格,将来再考虑让不让他上战场。
靠着车厢的郭嘉昂着下巴望向上方,突然问道:“文和,袁绍一病不起,身心沉沦,恐命不久矣。五年之内,曹操将一统中原与河北,与此同时,我也要将西北,南部,整个益州乃至关西收入囊中,关东与关西的对峙之势愈演愈烈,如若出现那样的局面,我的第一目标应该是谁?”
没赶上官渡之战,算不得郭嘉大意,一直以来张燕在益州就是为了提防南蛮,来五万,来十万,都可以轻而易举化解,可偏偏来了声势滔天的二十万大军,才致使郭嘉不得已而撤军,西北的局势也在郭嘉掌握之中,他准备出兵东进之时,关中那时留下严颜提领两万兵马,就是提防韩遂。
到头来,韩遂踏入马超的属地,马超率军返回后,韩遂立即撤军,两家和解。
这倒无关轻重,韩遂反复无常,马超初生牛犊怎斗得过造反专业户这样的老狐狸。
踏平南部休养一段时间后,郭嘉就要开始谋划西北,不管是马超还是韩遂,他都没放在眼中,一统关西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郭嘉所思所想的问题是在收服西北后,他的战略重心应该在南还是在北。
在南则是要打荆州,而荆州刘表有兵马二十万,郭嘉如果拥军不足五十万,恐怕去打荆州也会为他人做嫁。
在北则意味着要与曹操直接对抗,东西两大枭雄先分出高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胜者吞并对方的属地,而后距离一统天下也就不远了。
晃的车厢内陷入短暂的寂静之后,贾诩开口道:“曹操如若一统河北,将坐拥天下七州属地,冀,青,幽,并,兖,豫,徐,加上部分的司州,他的属地已然是半壁江山,城池属地,钱粮兵马都在主公之上,而曹操在吞并河北的时候肯定会提防主公从函谷关出兵,若不能奇袭,主公出关东进只会劳民伤财,而曹操要攻打主公,也非易事,关中有雄关便能令曹操寸步难进,所以,曹操在一统山东之后,极有可能会将目光投向南方,半壁江山再加上荆州扬州,他只需与主公消耗下去,便能一统天下。”
基本的大局,郭嘉对贾诩的见解深以为然。
蜀汉和东吴打不过曹魏,可以分开来看,蜀汉的钱粮兵马甚至还不到曹魏的一半,诸葛亮哪怕是神人,面对曹魏在关中的防守战略也只能束手无策,东吴和曹魏也打得天崩地裂,只可惜东吴也跟曹魏耗不起,打仗打仗,打得就是钱粮人口。
钱粮人口多,兵马就多,战后恢复的就快,补充资源也快。
“不管如何,关中首先不能丢。”
贾诩做出了第一个结论。
假如郭嘉把关中丢了,也就意味着他和曹操的综合实力对比越来越大,而起这样的差距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递增。
“如果没了关中,我还是直接上表朝廷俯首称臣罢了。”
郭嘉闭目沉声道。
袁绍有一副好牌,河北四州富饶,兵多将广,但袁绍还真能浪费了这手好牌,那么多兵马不分兵席卷中原,反而要和曹操在官渡对峙,郭嘉眼中,这就和打牌用四个二把俩王带出去没区别,好牌都浪费了,剩下也就等着输。
郭嘉手里最大的牌,就是关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