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烨对郭嘉说过,借不借粮都成。
不借,两家没有粮食活下去,肯定联合起来攻打关中,这是绝境中的殊死一搏,郭嘉只要挡住了,便能坐等两家消亡,但是这样的局面,恰恰是郭嘉要收服西北而出现最不利的情况。
如果借粮,则会让两家感恩戴德,有利于郭嘉逐个击破。
这是郭烨所想到的,而他忽略的则是最好的那个局面。
两家自相残杀,郭嘉坐收渔利。
法正意味深长地对郭烨说道:“烨公子,要成事者,尤其要成大事者,不可斤斤计较,主公连一城一地的得失都不放在眼中,会在乎区区粮草吗?无往不利的是商人,主公用借粮设一个局,至少会回报一个不好不坏的局面,而最好的回报则是现在这样,马超与韩遂有了间隙。”
如果上中下来形容郭嘉与郭烨这父子俩对借粮的看法,那么显然郭嘉是中上,而郭烨是中下。
郭烨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一副受教的模样,不过他立马又追问道:“法大人说韩遂与马超起了间隙,莫非这两家要开战了?”
军事上的事情,没有人刻意告诉郭烨,他就绝不可能知道。
法正闻言一笑道:“韩遂虽得了十万石粮,但不足以支撑他度过饥荒之危,顶多是缓一缓而已,如果韩遂不能保证治下粮草丰实,那么他治下的百姓会去别的地方乞讨,人口流失之后,他来年的收成就更少,军队也迫不得已必须裁减,这一系列的后续反应,主公称之为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韩遂不想坐等败亡,就必须发动战争。”
郭烨频频点头,嘴角露笑,给法正行礼后转身朝军营跑回。
法正望着他的背影逐渐消失在视野中,莫名一叹。
“烨公子要是晚出生十年二十年,那该多好。”
……
第二十七章 走投无路
时至建安七年春天,距离官渡之战已经过去两年,袁绍死了之后河北与中原再无交锋,关东与关西都呈现出了一派诡异的平静形势。
风头最盛的两位枭雄,郭嘉与曹操,似乎都在这个时刻停下了扩张的步伐。
许昌曹府
宽大敞亮的书房中,曹操正手把手教导一个男孩写字,相貌粗鄙的曹操面露慈爱笑容,扶着那男孩的手落笔写字的一笔一划都极为认真,口中叮嘱着那孩子如何注重书法的精妙之处。
“冲儿,记得了吗?”。
曹操松开他的手,慈父的形象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孩子,叫曹冲,是环夫人所生,曹操虽没有正式对外人宣布,但在曹冲开始懂事后,曹操已经在心里有了让曹冲成为接班人的打算,或许以曹冲如今才六七岁的年纪来讲,曹操有可能会看走眼,但面对骨肉子孙,有时不需要长期观察,有时一眼就能瞧出是否符合心意。
如果曹操不是乱世奸雄,至少也是个盛名在身的大文豪,只可惜他的形象让他当个风流才子未免寒碜了些。
他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哪个领域,都是绰绰有余。
曹冲谨记曹操所教导的书法要领,自己开始练习,曹操在一旁越看曹冲就越有一股喜悦之情从心底萌发。
书房外传来脚步声,曹操对周围环境的响动一向很敏感,他抬头望去,恰好见到荀攸抬步跨入房中。
荀攸给他行了礼,曹冲这时也抬起头,搁下手中笔杆,恭恭敬敬给荀攸问候一声。
曹操从书桌一旁挪步来到荀攸面前,二人在堂中主客席位坐下,是曹操派人去叫的荀攸,所以他便开门见山。
“河北那两兄弟如今怎样了?”
荀攸面色平静,轻声道:“一如既往,互为犄角。”
曹操的脸阴沉了几分。
欲擒故纵想要让袁氏兄弟内斗不休,这个策略没错,可效果在这个时候看起来很一般。
袁绍已经死了半年,可袁氏兄弟仍然没有分裂的迹象,这让曹操心中不悦。
“西北的形势,你已经了解了吧?”
荀攸点点头。
西北闹饥荒,韩遂与马超向郭嘉借粮的事情曹操虽然得知较晚,但他一眼洞穿了郭嘉的谋划。
“如我所料不差,今年西北将有巨变,韩马两家恐被郭嘉覆灭。”
曹操神情变得凝重。
郭嘉如果解决了西北的后顾之忧,那么出关东进对他而言,南北两面几乎都不存在内部隐患,曹操即便想要故技重施让郭嘉内部出问题,却也无从下手,就连个挑拨离间的对象都找不出,而他现在能做的文章无非就是在北面,南面刘表不可能去挑衅郭嘉,尤其是在郭嘉平定了益州南部势力版图再一次扩张之后。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需要尽快吞并北方,否则等郭嘉一统关西之后,河北还是不是他的嘴边肉,就很难预料了。
荀攸沉思半晌后向曹操建言道:“不如主公率军去攻黎阳,营造强攻之势僵持些日子后撤军,再看一看袁氏兄弟作何反应。”
攻黎阳,就是打袁谭。
曹操斟酌片刻,想通了荀攸献策的理由和目的。
袁氏兄弟在防范曹操,那么曹操一直不打河北,袁氏兄弟即便想要斩除对方,却也忌惮曹操来坐收渔利。
曹操一日不打,他们就一日防范下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