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诗瞧见他这幅模样,无声一叹。
说到底,典满不在他职权范围内可以约束,典满要做什么,除非是阻碍公事他能管一管,而典满去寻找生还者的意思,其实就是寻找郭烨与甘瑰,公ī两面,费诗也都没有理由拦住典满。
“典满,你应该知道,你这一去,如果遭遇韩遂大军,恐有xìng命之危。”
典满坚定地说道:“俺奉命来报信,军情已经带到,这守城也不是俺的强项,有费大人坐镇与主公运筹帷幄,金城无忧,俺告辞。”
典满不回答费诗的问题,这个情形大家心知肚明,不用费诗提醒。
但典满去意已决,许仪在一旁也拱手行礼告退后,二人出府门后骑上快马就一路奔驰离去。
烈日当空,神情恍惚的甘瑰背着奄奄一息的郭烨步履蹒跚,腿已经抬不起来,仿佛贴着地面在往前拖动身体。
“五哥,我腰间有把刀,如果你我运气不好碰到了敌军,我会留下最后一口气先杀了你,然后我再自杀。我知道,五哥不愿被俘虏,不是因你的荣辱,而是五哥不希望成为主公的负累,也不希望主公因此méén受辱,我爹说他以前被人瞧不起,跟了主公以后至少没人敢再光明正大瞧不起他,如果我让我爹颜面扫地,那我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
体力早已超越极限,甘瑰背着比他体格还强壮的郭烨走了一天一夜,在这个午后,脚下黄土令他连拖着身躯前行的力气都没有了,眼看即将昏死过去,甘瑰合上眼的最后一刻,眼帘缝隙中,两匹快马正从前方疾驰而来,烟尘大作,他已然顾不得太多,正面栽倒在地上。
第四十章 料敌于先
孟达是星夜兼程骑马赶去给甘宁报信,成公英所率的大部队显然要慢一步,因为西凉军不光是有铁骑,还有步卒。按crl+d快速收藏”《》”
但是成公英在追击孟达无功而返的情况下,自然会派出骑兵马不停蹄地去武威警示韩遂。
结果成公英没有在甘宁之前率军回到武威,但他送信的人却先甘宁一步来到武威给韩遂报了信。
甘宁率军抵达武威,甚至没有攻城就直接控制了武威。
韩遂逃了!
韩遂带着他招募的新兵逃往西北,而留给了甘宁一个左右为难的武威。
城内群民激愤,对太平军已经不能用不友好来形容,在甘宁率军入城后,不到半日时间,就发生了超过十起民杀军事件。
全城戒严,甘宁在进入武威后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但凡在街上游荡的百姓,全部下狱,抵抗不从者,就地格杀。
天气闷热令人烦躁,甘宁负手在帐中来回踱步,张辽愁眉不展,他二人也不知该如何面对现在的局面。
孟达骂骂咧咧地走进帐中,气急败坏地对甘宁拱手道:“禀大都督,这狗贼韩遂逃走之前将他运不走的粮食全部分发给百姓,并且造谣大都督率军来是要抢粮并奴役武威百姓,现在城里的百姓是听也不听咱们解释,逮着机会就偷袭巡逻的守军,这不,刚刚城北又有一起突发事件,百姓用滚水泼在巡逻兵身上,趁机夺刀杀了人,唉,大都督,该怎么做,你还是拿个主意吧。”
甘宁与张辽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深深的无奈。
这韩遂人老成精,拉拢人心自有一套心得,从去年开始就在造势,不过那时矛头是对准马超,而他对外掠夺马超属地资源来充实自己,另一方面来看,的确是对武威百姓有好处,至少他们不会被饥荒饿死。
韩遂向郭嘉借粮,这是诸侯之间的人情,而他用粮食接济治下饱受饥荒之困有性命危险的百姓,则会让百姓把恩情算在韩遂头上。
武威空虚,韩遂加紧加快招募了一万的亡命之徒作为新军,可一旦武威被围,韩遂自知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他逃了,逃便逃了,却也不能让太平军顺利接管武威。
“我军一向与民秋毫无犯,这是自太平军成立以来主公亲自下达的军令,眼下的局势是左右为难,放任百姓胡作非为则于我军不利,严酷镇压若过激则会令百姓升起更大的怨愤,文远哪,你有何高见啊?”
甘宁称不上是束手无策,只不过面对百姓,方式方法若轻重拿捏不准,后果就很难预料。
张辽苦笑一声,如今他也算盛名之下的名将,只可惜名将的光芒都在战场上,对待百姓是民治才能的体现,让他来做一个完全的决策,也难。
“呵,兴霸就不要抬举我了,我能有什么高见?照我看来,现在我军当务之急是以武威为中心横面布防,将身后韩遂主力部队剿灭在武威以南的区域,百姓嘛,听风就是雨,最易被蛊惑,所谓日久见人心,太平军恪守军规严于律己,犯事的百姓依律法处置,我军暂且观望下去,应该会有百姓不断认识到太平军绝非韩遂宣扬的残暴之师。”
甘宁听了之后沉思半晌,同意了张辽的说辞。
倒是孟达微微摇头并不是很乐观,他的家乡就在关中,对西北民风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可以说西北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动荡,百姓早就对官家的看法十分厌恶,反倒更倾向接受独裁军阀的统治,太平军不用过重的刑罚严加惩治以儆效尤的话,很可能会让百姓滋生更强的反抗心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