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是政治象征,却也没有倾注曹操多少心血,而曹魏真正发展壮大后自家王爵的统治中心邺城,才真正是下了血本在经营,当然,这是后话,在现在这个时候,帝都是许昌,许昌本是一个县城,怎么比得上长安和洛阳这般有底蕴?
洛阳虽然落在曹操手中,但因为要防备郭嘉,顶多是一个战略城市,所以一直处于破败凋敝的状态,反倒是经过郭嘉近十年的经营恢复,长安已经是天下仅次成都的繁华之都。
孙权有意支持郭嘉迎天子去长安,明眼人就能瞧出他没安好心,是想挑拨郭嘉和曹操发生战争,江东能不能坐收渔利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耗这两个天下最为实力雄厚的枭雄。
这件事在郭嘉眼中,倒不见得需要孙权挑拨,他与曹操本就是水火不容,不管是政治立场还是个人恩怨,两家相安无事只是暂时的,没有孙权的挑拨,两家终有一天也会兵戎相见。
郭瑾有些惭愧地低下头,捏着信函的手渐渐发紧。
郭嘉倒是轻松一笑道:“瑾儿,你知道为何孙权此时写信给为父吗?”
郭瑾抬起头来,想不通。
孙权信里的说辞是恭贺郭嘉得女,实际上这种事情算什么借口?
为什么是现在?
郭瑾又惭愧地摇了摇头。
郭嘉揽着他的肩朝外走去,便走边说道:“两年前,为父收服凉州,现在,孙权料想为父积攒实力已有成效,会有动兵扩张的念头,而恰恰此时,曹丞相欲伐乌桓,孙权不敢挑衅曹操,因为他就算把许昌攻陷,曹操率军返回之时,就不光是收回许昌一座城。所以,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孙权希望为父能够抓住。”
跟着郭嘉朝外走的郭瑾疑惑地抬起头,问:“父亲会上孙权的当吗?”
郭嘉伸手弹了弹他的脑门,笑道:“这也算不得是孙权在用计,曹丞相去打乌桓,的确是一个机会。”
十年休养十年生息,郭嘉很有耐心,他不急,面对曹操吞下河北的局势,也不心慌。
走出场外,郭嘉低头对郭瑾说道:“你就替为父手书一封回函给孙权,怎么写你自己想,写完后让子勑过目就行。”
郭瑾领命回了自己的房间,提笔手书,一片回函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匆忙跑去拜见秦宓。
秦宓很意外郭瑾的造访,阅过郭瑾这篇回函之后点头微笑。
造词华丽,通篇溢美之词。
郭瑾这篇回函几乎和孙权的书信如出一辙,都是赞颂对方这些年来的作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写出来都是让人看着心旷神怡的文字。
反正这是虚与委蛇,即便郭嘉真要去攻打曹操,也绝不会告诉孙权,这点儿心思,郭瑾还是能够揣摩明白的,所以给孙权的回函,不需要表明态度,礼尚往来一般歌颂一番对方就成。
半年之后,曹操率军北上,打算在河北过冬,在来年春天一举越过长城征伐乌桓!
曹操去打乌桓,大本营虽然不是空虚,可也并不见得谁都趁机来犯。
但这绝对是一个天赐良机!
刘表不敢打,孙权打不过,唯独只有郭嘉了,他若出关东进,尤其是在曹操亲征越过长城之后,那么将会给曹操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光是成都内典韦许褚张燕等等武将向郭嘉请战,就连庞统戏志才,以及在关中的徐庶与法正都亲自连番写信给郭嘉希望出征。
坐在益州府议事大厅的主位上,郭嘉面无表情,堂中文东武西,戏志才与甘宁为首,二人代表文武向郭嘉表达请战之意。
武将们单膝跪地抱拳请命,文臣们躬身拱手,就连贾诩也支持戏志才的提议:进攻中原。
如果要打,那么现在开始准备,明年春天曹操从河北中部率军进攻柳城时,就是郭嘉出关东征的最佳时机。
所以,打与不打的决策,必须现在有个定论。
闭目坐在主位上的郭嘉面对文武一致的请战意愿,轻声地问了一句话。
“曹操是去打谁?”
单膝跪地的武将们全都怔住,一起侧目望向文臣那边。
主公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打乌桓啊!
郭嘉肯定知道,但为什么要问?武将们都不知道答案。
文臣这边,其实不少人心理知道为什么。
贾诩是无奈地随大流,他不喜欢出风头,所以文臣们都请战,他也只好凑个份子,若他反对,岂不是太扎眼了?
而当郭嘉问出这个问题后,贾诩就心中微微一叹。
希望,不是妇人之仁吧。
戏志才面露挣扎,还是一意孤行地向郭嘉说道:“主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可犹豫啊。”
睁开眼睛,郭嘉面色淡然地轻声道:“我从未犹豫,曹操打的是乌桓,我不会在这个时候从中作梗,我与曹操之间的战事,是汉人自家的纷争,而曹操与蹋顿,是汉夷之间的战争,都退下吧,该干什么就各司其职。”
说完,郭嘉站起身,不理会堂中文武惋惜叹息的反应径自离去。
郭嘉心里很清楚他在做什么,撇开此时他东征的胜算不谈,也不管曹操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力主去打乌桓,至少他不打算在这个在曹操背后突施冷箭。
有不少人说过华夏民族喜欢内斗,是一个擅长窝里斗的民族,郭嘉没兴趣标榜什么,但在曹操打乌桓这件事上,他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