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是好事!一个狂妄自大的主帅,焉有不败之理!不过,子敬,公瑾,伯言,此战,我江东所有兵马不过十万,如何抵挡敌军二十万之众?”
堂内陷入沉默。
向曹魏求援?
曹丕必然作壁上观,等着看好戏。
现在江东只能靠自己。
沉思半晌之后,陆逊首先开口。
“郭烨年轻气盛目中无人,可行骄兵之计。”
鲁肃沉声道:“沿江缓退,诱敌深入。”
周瑜目光一凝,若有所思道:“明火红官渡,乌林遮天火,故技重施!”
孙权将这三人的话整理起来细细一想,嘴角不自觉露出笑意。
骄兵之计,可让郭烨这个主帅卸去防备轻敌大意,诱敌深入,则是江东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战地点!
最后,克敌制胜的办法,则是已经葬送两大枭雄,名将名帅用之不厌的计策:火攻!
袁绍发动的官渡之战,曹操发动的赤壁之战,皆是败亡在一把招魂大火中!
现在故技重施,则是要葬送掉第三位声势冲天的枭雄:郭嘉!
主臣齐心,四人一同铺开荆州的地形图,开始了周全细致的战略规划。
建安十四年八月中旬,郭烨率太平军二十万从巴东出兵,东征伐吴!
水陆并进,刚踏出巴东郡地界,太平军便与由周瑜挂帅,陆逊为军师的江东军交锋,首战告捷,太平军沿江向东,一路捷报连连,江东军一战即退,一路退守到了秭归。
当曹魏那边曹丕得到了太平军与江东军正是开战之后,便喜形于色。
这意味着两家即将进迎来一场不死不休的大战。
趁着这个机会,曹丕做了一件令天下震惊的事情。
逼汉帝刘协退位,行禅让!
改朝换代是曹操一生没有做到的事情,但不代表他不想这么做。
曹丕如果能够将曹家的大旗名正言顺竖立起来,势必会巩固曹魏的统治,而这个时机,在九品中正制的推动下,曹丕用政治利益换取了治下政治集团的一致支持。
汉室早已是风中残烛,这最后薄弱的窗户纸,终究被曹丕捅破了!
夏侯尚亲自率军护送刘协来到邺城,连带文武百官悉数到来,在朝议上群臣跪拜,谏言刘协退位禅让。
刘协答应不答应,已经不重要,大汉四百年基业,即将葬送在他手上,可他却没有勇气用自己的血来捍卫汉室最后的尊严。
群臣谏言刘协退位之后,再三请曹丕登基九五,曹丕惺惺作态地推辞一番后,最终“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遥想当年,在天下枭雄对刘协不闻不问时,是曹操挺身而出来做忠臣,而现在,曹操的儿子,也坐实了一个篡逆之臣的名头。
汉室,亡了!
第六十九章 舜禹之事
曹丕意欲改朝换代,禅让大典在邺城举行,而当他将野心公之于众后,首先面临的是朝中一些忠心汉室的大臣决裂。
以崔琰,毛玠为首的部分文臣向曹丕上书,辞官归田。
反抗曹氏篡位是以卵击石,大势所趋之下,即便是崔琰与毛玠这两位曹操十分器重的文臣也无力回天。
曹丕赏赐了他们大量金银良田,在禅让大典临近之际,曹丕不愿大开杀戒,况且崔琰与毛玠代表的群体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只要不投敌,曹丕放他们离去的胸襟气量还是有的。
人各有志嘛,不能怪曹氏负了这些臣,而是从一开始这些臣没有看清曹操的真面目,是曹操掩饰的很好,或一步一步后来才滋生了野心,又或他们自己有眼无珠?
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在荀彧离奇辞世之后,朝中拥汉的大臣就深感不妙,或许对曹家还抱有那么一丝期望,有了公爵,有了王爵后,该罢手了吧?
但是最终,曹丕迈出了曹操一生不曾迈出的那一步,将这些人最后的幻想彻底粉碎。
禅让大典是一场空前盛典,曹魏治下稍有分量的人物皆到场,当然,有军令在身的武将则在外领兵,不能擅离职守,而在远方,这些人也都将目光聚焦邺城,所有人知道,曹家正式君临天下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天坛之上,一身龙袍头戴冠冕的刘协泪流满面,浑身颤抖地说着祭天告文,天坛四周,皆有曹魏的刀斧手,只要刘协敢有一丝不安分的举动,后果不堪设想。
曹丕在阶梯之下,负手仰望,在他身后百官垂首漠然。
这一刻,并不光荣,也无可炫耀。
这些文臣武将全部倒向曹魏,是曹丕用政治利益诱使的,而这一刻,会永载史册,甚至有可能遗臭万年。
篡逆,对崇尚君贤臣忠的儒道文人而言,绝对是一件颜面扫地的事情。
但相较颜面名誉,显然子孙蒙荫家族兴盛更实在一些。
或许很多闭目不愿看到这一幕的人心里都在想,以一人的毁誉换取后代绵延不绝的荣耀,这个代价,值得。
祭天祀地,刘协完成了他该做的秀,回过头来俯视下方,刘协满面挣扎与痛恨,他甚至能将下面那些大臣的家世背景一一道出,他们祖上在汉室哪朝哪代做过什么样的官,受到过汉室帝王怎样的优待,等等,可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他们现在全都拥戴的人,是曹丕,那个从刘协手上把汉室江山葬送的男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