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继续回忆道:“在魏延败退后,第二位前来叫战的敌将似乎名为周泰。”
“先是魏延,然后是周泰?”曹性脸上的惊讶之色更甚。
赵云点了点头:“不错,正是此人。”随后又看向了一旁的张绣:“由于云在首战消耗不小,师兄怕云有失,因此便上前迎敌。”
张绣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一丝羞愧:“末将怕子龙无力再战,想不到自己却非那周泰的对手。”
‘你要是能打得过周泰那才叫见鬼了。’张绣不是周泰的对手曹性并不感到惊讶,只是他却不相信赵云会就此受伤:“后来想必便是子龙亲自上阵吧?”
赵云颔首道:“不错,周泰虽强,但云又岂会轻易退让?!”随后又道:“只是那周泰不仅武艺高强,其人耐力更是非同寻常;最后云虽然将其击败,但却当真无力再战。”
说到这里,赵云脸上也不禁流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可恨那东吴军竟然又在此时派上了第三人上前。”
曹性不禁有些疑惑:“子龙当时既已获胜两场,纵使退入城中只怕也不会有损威名,为何却硬要迎战这第三场?”
此时张绣说道:“本善有所不知,子龙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那周瑜眼见子龙欲挟胜而退,竟然出阵说若是子龙连几个无名之辈都打不过的话270404169210,那位列【大汉猛将录】之上的赵云也未免太过不堪一击了。”
自从【大汉猛将录】现世以来,便一直被当成是世间武者学习崇拜并且矢志超越的对象。可以说若是录上的猛将在受到别人挑战时一定不能退缩,否则就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因此纵使赵云明知周瑜这是激将法,但他却有着不得不上前迎战的理由。
曹性知道纵使赵云智勇双全,也无法无视别人对【大汉猛将录】的污蔑,因此他倒是能理解对方的举动:“那第三场上阵的东吴战将又是何人?”
赵云缓缓道:“第三场上阵的乃是吴侯孙坚之子孙策。”
“江东小霸王孙策?!”曹性先是一愣,随即苦笑道:“想必此人便是让子龙受伤之人吧。”
“不错,此人武艺比之魏延周泰都要高上一筹,纵使公平一战云尚且不敢轻言取胜,更何况此时筋疲力尽之时?”赵云脸上尽是无奈之色:“最终云在全身乏力下不敌孙策,最后唯有带伤退守城池。”
“辛苦子龙了。”曹性很是感慨地安抚了赵云一句,随后又略带疑惑地问道:“那周瑜后来又是如何得以攻取合肥城的呢?”
此时一旁的张绣苦笑着回道:“自子龙受伤回城后,那周瑜便四处派人在城内散播流言,导致我军士气不振;再加上合肥离寿春路途甚远,一旦粮道被断将无路可退,因此我等方才不得不退守寿春。”
听了张绣,曹性倒是表示理解地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对了,公台何在?”从刚才进来到现在都没看到本应跟在赵云身边的陈宫,因此曹性才开口问道。
“云怕徐州无人主事,因此特意把公台留在了下邳。”赵云缓缓说道。
眼见赵云居然把身边唯一的谋士陈宫留在徐州坐镇,曹性倒是明白为何徐州军在和东吴军对阵的时候会如此不顺了:“也罢,如今既然我来了,就不会让那周瑜继续得逞下去。”
“若本善出兵攻打合肥,云愿为先锋!”赵云自然不甘心败在周瑜的车轮战术下,因此倒是第一个开口请战。
“不急,子龙便先在寿春养伤,顺便为我坐镇后方。”这一次曹性可是带来了不少猛将陪同出征,因此倒是可以让赵云好生休养:“伯渊,你和子龙一道留守寿春,切记不可让东吴军绕道断我大军归路!”
张绣抱拳道:“末将遵命。”
就在此时,赵云忽然问道:“本善,可需要云派人让公台前来相助?”在经历过数日前的一战后,赵云也明白没有谋士相助和东吴军作战当真是十分艰难,再加上他久居徐州并不认得徐庶等人,因此才会以为曹性身边也没有谋士。
“呵呵,无需劳动公台,此行有他三人相助便可。”回头看了看一直站在自己身后的徐庶、贾诩、荀彧三人,曹性这才为赵云介绍道:“子龙,且让我为你介绍一下这三位主公麾下新得的谋士。”
“这位来自荆州书院的谋士,其人姓徐名庶字元直。”曹性笑着对徐庶做出了一个摆手介绍的姿势。而同样站在不远处的荀彧在听到‘荆州书院’四字后,双目顿时向着身边的徐庶扫了几眼。
“在下见过赵将军。”徐庶上前拱手道。曾经是一名武林剑客的徐庶,比起一旁的贾诩荀彧两人倒是多了几分豪迈之气。
“呵呵,荆州书院之名云早已听过,想来元直必是当世之才。”赵云微微笑道。
“这位是来自颍川书院,人称‘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在介绍完徐庶之后,曹性随即便介绍起荀彧来。就如同方才一般,在听到‘颍川书院’四字后,徐庶也不由得多看了荀彧几眼。
“能得文若来投,实乃我等之幸。”相比起才出山不久的徐庶,荀彧的名头无疑要大上许多,至于赵云则是同样微笑着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