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凭着一种高度的信任感──一种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历尽艰险生死与共却能从胜利走
向胜利的历程中的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信托的神圣情感。
这是一支上下同欲的军队。
中国官兵前脚刚走,美国兵和韩国兵后脚就紧跟了上来。
两个高地上腾起一片震耳欲聋的英语和朝语欢呼声。
被压在坑道里的战士们气得咬牙切齿。
可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招。
本钱已经被盘剥得差不多了的崔建功也焦头烂额,茶饭无思。
烟瘾还跟着见长──每天半条“大生产”。
说实在话,崔建功自己现在也不知道这仗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而守备分队本来就没剩
几个人,又被敌人压在坑道里,几个小时一夜两夜的还好说,要是几天几夜个把礼拜地熬下
去,就是敌人不折腾破坏,光没吃没喝就足以让这群车轴汉子给走不动路呀!俗话说“七天
不吃饭,一切都完蛋”,现在坑道里空气、阳光、水无一不缺,能熬得住吗?前两天咱们是
昼失夜反,敌人没功夫破坏坑道,现在咱们几天不反击,敌人肯定是不会消停的,那坑道里
又会是怎么样一种情况呢?
这坑道能守住吗?能守多久?
忧心忡忡的崔建功决定向自己的部下们摸摸底:
“小宋,你通知卢化仪、王福新、高永祥今晚回来一趟,再跟张广生联系一下,问问坑
道里的情况。”
作战科长宋新安知道这是师长的老习惯,每临大事,总要跟最下边儿的干部战士掰活掰
活,指挥起来的时候底气才足。
次日凌晨,师侦察科副科长卢化仪、第一叁五团第一连连长王福新、第一叁五团第八连
连长高永祥带着一脸烟尘,偷偷地从阵地上摸回了第四十五师前指。一到家,几个人就把师
部小伙房老王头端上来的一大脸盆的面条一扫而光。
光王福新一个人就呼噜下去了四大碗。
只一会儿,在一旁默默吸烟看着他们的崔建功就眼圈通红。
不用问,他已经知道他们在里面过的是什么日子了。
王福新和高永祥的连队早就打光了,他们俩之所以还留在阵地上,是因为他们太熟悉阵
地上的情况了,每次部队反击上来,他们都要留下来协助指挥。一来二去,就成了这两个不
到 4 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的“地主”了。
现如今的老板们,恐怕没谁想在这块地界儿上当土地爷。
哪怕是一分钟!
“你们回答我,这坑道能不能守住?”
崔建功心说甭问别的啦咱直奔主题吧。
“能!怎么不能?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能守住!”。
“咱们第四十五师没孬种!”
“上级部署咱不清楚,但不把鬼子打垮不会罢休。咱苦一点值,死了也光荣。”
3 人纷纷表决心。
“现在这当口究竟谁怕谁呀?我看是鬼子怕咱们!为啥拼命朝咱坑道口放炮、投弹、打
机枪?一是怕咱们出去打他;二是怕我们后边来人。别看他在洞口张牙舞爪,可你真叫他进
来他也不敢。为啥,怕进来出不去呀!”
王福新还给一直皱着眉头的师长送开心丸。
大家一阵哄笑。
王福新们的确不是跟师长吹大话。
虽然被敌人压了顶,但坑道里的部队士气却依然旺盛。所有的坑道,在退守的当天就建
立起临时党支部,整理完战斗组织,通过共产党员们的凝聚力,把大伙儿抱成了团。
597.9 高地 1 号坑道是人数最多的坑道,里面建制单位也最多。
这是个工字型的大坑道,有 4 个出口:两个朝北边的五圣山方向,两个朝着南边的“联
合国军”方向,被改造成了暗火力点,坑道全长 70 多米,高 1.5 米,宽 1.2 米,坑道顶部是
厚达 35 米石灰岩坚石层。
第一叁五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李安德是在 21 日当晚,带着军警卫连悄悄摸进坑道的。
说是进来一个连,实际上满打满算连伤员在内也只有 21 个人──百十来个人的连队,来的
路上就伤亡了大半。
坑道里的情况也很严重。
虽说有百十来人,但一大半是伤员,还分属 16 个不同的建制单位,坑道里除了重伤员
和烈士遗体,就是东一团西一群吵吵嚷嚷着要打出去的战士和正在进行劝导的指挥员。他们
互相没有隶属关系,指挥员们也分属好几个单位。
不过大伙儿一看见李安德来了全乐了。
怕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这不来了一位。
李安德身高一米八九,属中国人中少见的高个儿。
也是坑道里个头最高的,职务也最高。
李安德和与坑道里的第一叁四团第叁营参谋长武振友、第一叁四团第八连连长李保成、
政治指导员王士根经过几分钟的商量,立刻就成立了一个临时党支部,支部的第一项决议就
是让大家自动报名说明政治身份,是党员还是团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