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张广生第一个站起来回答:
“1800 发迫击炮弹,如果打冲击的敌人,可消灭他一个营;打有工事的敌人,可以消
灭他一个连……”
“好!回答得好!”崔建功很高兴,一个步兵连长注意研究火炮,打仗肯定很动脑筋。
以后,崔建功为了培养这个很有前途的指挥员,将他调到师作战科当了一名参谋,19 日反
击战打响之前,又点了他的将,任命他为第一叁五团第二营参谋长。
现在看来,这个将点得好!
想到这里,崔建功一拍桌子:“好,咱们就学他个孙悟空!”
“好,咱们就在阵地上跟敌人泡蘑菇打游击!”
“咱们在坑道里都很沉着,没什么惊慌情绪,要出去打敌人,劲头都憋得足足的!一定
能守住坑道。”
“对,只要坑道还在咱们手里,敌人就不敢往前攻”
……
大家纷纷响应。
“不过,”崔建功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为了造成敌人的错觉,师里还是要尽量组织小
分队每夜反击 537.7 高地北山,让敌人以为我们还有反复争夺的能力,以掩护坑道斗争和大
反击的准备……”
“师长放心,我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前边现在最需要什么东西?”崔建功接着问道。
“最好送萝卜,这东西又解渴又解饿,也好运!”高永祥说。
“高连长说得对,送水背一大串水壶,运输员摸爬滚打时叮叮当当的,很容易被敌人发
现。”王福新也附和道。
“好,师里组织给你们送!告诉你们,你们前边的同志不怕死,后边的同志也不示弱,
都要求上前线!你们坚守的这几天,我们师又整补了 13 个完整的连队,光扛上山的八二炮
弹就有 3 万发,都准备在决定性大反击那天送给敌人,你们回去向同志们传达,最后胜利一
定是我们的!”
几个指挥员当晚就回到了前沿坑道。
第四十五师这个决策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
这很遂大家的意──谁也不愿意让敌人骑在脖子上拉屎。
小规模出击活动很快就捷报频传。
占领 597.9 高地的美国兵在 1 号坑道正对面七八十米处修筑了一个大地堡,里面有五六
挺机枪,没日没夜地封锁 1 号坑道洞口。
连长李保成决定把它给端了。
任务交给第六班班长何根长。
何根长不愧是老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知道敌人前半夜很警惕,所以按兵不动,而
是蹲在坑道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扔空罐头盒子,引诱敌人打枪,放照明弹,他则乘机观察,盘
算着出击和返回的路线。
到了后半夜,敌人也给折腾累了,随他怎么扔也不理会。
何长根看看是火候了,带着两名战士摸出洞,一颗手雷就把这个地堡掀上了天。功夫不
长,另一个小组也把另一个地堡也给炸飞了。
何根长他们无一伤亡。
电影《上甘岭》的编剧就采用了这个情节。
这一开了头,大家都来了情绪。接二连叁地频频出击,在他们坚守的 14 个昼夜中,小
组夜摸 13 次,班、排小出击 12 次。不到半个月,光这一项,就让 1760 个美国兵不是丢了
命,就是缺了胳膊少了腿。
要命的是美国兵还天天换,每天上来一茬新的。
轮着班的让他们打。
不知道为什么史密斯少将会出此下策,每天换一茬人,地形、敌情都不熟悉,白天工事
刚一做好,晚上就被中国兵们掀翻,上来的人没遮没挡还成了人家的冷枪和手榴弹的下饭菜。
可能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美国兵谁愿意来打这种仗?
所以这种罪只能轮着来受。
赵毛臣他们的坑道没这么幸运,第一次出击碰了钉子。
那是一个叫郑殿扬的战士出洞口时碰响了罐头盒,惹来了敌人的机枪,封住洞口结果大
家都没能出去,偷袭当然也就泡了汤。
第二天大家学聪明点,先把洞口清扫干净,也象何根长他们一样等到下半夜敌人疲惫和
放松之际,叁两个甚至一两个人一组出击,把敌人白天辛辛苦苦修好的地堡和火力点一一摧
毁。
光是头叁天,他们就组织了 16 次出击,每次都有斩获,让 6 个地堡飞上了天,70 多个
美国鬼子回了老家。
这种零敲碎打,很快就把美步兵第七师打散了架。
在这两个高地上,晚上是志愿军的天下,志愿军折腾“联合国军”。
白天是“联合国军”的天下,“联合国军”也折腾志愿军。
打从一占领这两个山头的表面阵地,“联合国军”对坑道的破坏就一直没有消停。他们
知道,不解决坑道里的中国兵,就绝对不会有安稳日子过。
因为仗一打响不久,他们就尝够了坑道的苦头。
支援韩军第二师进攻作战的“联合国军”炮火采用的是环状弹幕射击,攻击分队只要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