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就响成了一片。
美国兵扔下一片尸体连滚带爬地下了山。
一个上午,美国兵前前后后折腾了 4 次这样的冲击。
最后蹲在那高地上的还是乐志洲们,还是完完整整的一个排。
他们只有一人牺牲,6 人负伤。
一个加强连的美国兵,躺下的有 50 多个。
这买卖,真划算!
范佛里特悲哀地意识到,自己的机会转瞬间就要失去了。
然而身为二战名将,即使是剩下一线希望,他也要奋力一搏。
范佛里特打定主意,在他的权限范围之内并求得小师弟克拉克的支持,调集目前能调集
的最大兵力和火力,在总统就职典礼那天,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攻势作战,把“T字山”从中
国军队手中拿下来,给总统献礼,也给自己挣回点脸面来。
克拉克这次很痛快地支持了老学长。
他明白,这位老行伍要干到头了,就由着他再搏一把吧!
不过,克拉克给这次攻势的命名,却显得比“摊牌作战”要保守得多──“第八集团军
空、炮、坦、步协同实验”作战,行动代号“鞭挞”。
听见没有?实──验!
虽然命名很保守,排场却很张扬。
一反在“叁角形山”对无冕王们的百般防范,克拉克这回很卖力地为老学长扯了一回场
子。除了组织第八集团军的高级军官们来观战外,还招呼来 12 名记者。来者都发了一份有
6 页厚、用 3 种颜色套色、印制精美的“实验”说明书和一份附有“实险”主要项目和进程
的“剧情说明”。
记者们最本能的反应是得到了一张百老汇的节目单。
有了克拉克撑腰,范佛里特这回是势在必得。
为了一举取下这个“T字山”──中国人说是“丁字山”,真他 XX 的是个“钉子山”,
从 20 日开始,连续 4 天,远东空军每天都出动 40 余架战斗轰炸机投掷炸弹及凝固汽油弹,
同时,5 个炮兵营近百门 105 毫米以上火炮也进行不间断的破坏射击。
到了临近进攻前一天,火力突袭达到了最高潮。
那一天,不算地面炮火,光是远东空军的战斗轰炸机群就在这块高地上投下了 136000
磅炸弹和 14 箱凝固汽油弹。
这个火力支援的档次,仅次于上甘岭作战的头一天。
在“联合国军”炮火准备期间,在与“T字山”相似的地形上,美步兵第七师第叁十二
团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部队进行了多达 9 次的反复演练,直到每个人都了如指掌地熟悉了自己
的任务。为确保胜利,临行前,这个加强营还得到两个喷火器分队的配属。
这种准备不可谓不充分。
25 日,“实验”正式开始。
“实验”完全是按“节目单”上的顺序发展的:
8 时~12 时,远东空军出动 F-84“雷电”式战斗轰炸机 196 架次,每批 8 架,每架携 1000
磅炸弹,可着劲儿地反复蹂躏 205 高地。与此同时,近百门火炮齐发,轰击近 4 小时,除
205 高外,还向城山、芝山阵地进行牵制性炮击。在炮火掩护下,美步兵第七师第叁十一团
一个加强营和 33 辆坦克在山下攻击出发阵地完成集结,
炮火刚一延伸,坦克分队立即前出,马达轰鸣,炮火频闪。
这是为了分散守备部队的注意力。
按预定计划,F-84 战斗轰炸机编队又用炮火和凝固汽油弹把山头深耕细犁了一遍。
这时信号弹飞了起来,步兵开始攻击。
冲在最前头是小约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的E连第二排。
这时高地上的守军仍然是第二十叁军一个排。
还是第二0一团第一连,只是换了一个排上阵。
头几天敌人炮击的时候,他们都躲在坑道里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整修白天被炸坏了的
表面工事。连续 4 天,修了炸,炸了修,始终耐心作好准备,一门心思候着敌人步兵自已送
上门来。
这回是真的送上门来了。
和 12 日那场战斗几乎一模一样,守备高地的第二0一团第一连第一排量敌用兵,在敌
人炮火延伸后,以小组为单位视敌人进攻规模从坑道中跃出,先劈头盖脑把手榴弹哪手雷爆
破筒什么的砸下去,把敌人压下去,然后再机枪找着人点名。
第一批手榴弹就把小约翰阿博加特斯少尉给炸成了重伤。
美步兵第叁十二团E连的景况很悲惨,一排被守备分队的支援炮火压制在山岩下,叁排
拖着一大批伤兵连滚带爬好容易才逃了下来,二排好好歹歹总算冲上了山头,却被隐蔽在坑
道里出来支援的中国人一阵冲锋枪爆破筒给清扫得只剩下几个人,费了老大劲才跑了回来。
结果范佛里特精心策划拉了几天的那些过门儿,全没用。
战至下午 15 时 30 分,5 次集团冲击均被打退。
看着再打下去实在没戏,团长劳埃德摩西上校只好下令撤退。
折腾了大半天儿,“T字山”还在中国人手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