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处处都加上我们的习惯性见解,这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宽广,等待着我们去诠释。譬如,看见一棵树,医生也许会把它看成药物或毒品的来源;商人会计算它的经济价值;木匠也许会衡量它的建筑潜力;科学家也许会分析它的化学成分和电能;醉汉也许会把它看成在头顶上旋转的轮子;诗人也许会沉醉在它的美丽之中;基督徒也许会发出赞美神创造万物的祷词;佛教徒也许会把它看成因果缘起的显现,或终极和平的表示。
扩大我们的见解,可以放松对于自我的执着,让我们体悟到自己的心理造作和习惯如何阻碍我们的安详本性。崔津洛措(Tsultrim Lodro)写道:
解脱身、心、物的三种障碍习气,
它们将呈现出佛身、智慧和佛土。
在这里我们必须记住,佛教训练的目标并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前往一个更好的世界或天堂。我们在这一世界就可以发现和平,但由于我们本具的和平天性常常受到障蔽,我们就像受伤的人历经生命的摧残而踉跄难行。清净见可以治疗我们。如果我们训练自己的心把困难看成是正面的,即使是非常困难的问题,都可以变成喜悦而非痛苦的来源。
痛苦可以是伟大的老师。失望可以唤醒我们。如果生命是容易的,我们也许永远都体会不到真正的和平。万一我们破了财,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真理;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不要那么在意金钱,应该明了和平及力量的涵义。有些赤贫的人们非常快乐。这表示痛哭是相对的感觉,不管外境如何,心都可以找到快乐。
我们习惯把“自我”看成是恒常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幻想就都崩溃了,被扫除得一干一净
我们必须记住,和平隐蔽在表面忧虑的暴风之下。我们可以借着善巧处理生命问题而治疗我们的痛苦。一切都是无常的,都不断在改变。不要把改变看成是负面的,要把它看成是正面的,好好利用它。无常的东西由于改变了性质,会让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如此选择。
即使是最困难的问题,诸如严重的疾病和身体的衰老,都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来看。我们习惯把“自我”看成是恒常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幻想就都崩溃了,被扫除的一干一净,就好像第一波海浪冲来,就把沙堡冲刷到海里去。家庭、房子、工作、一切生命中的珍宝,有一天都将消失。
即使是在最痛苦的时刻,譬如罹患致命的重病或死亡即将逼近,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喜悦和正面的机会。就在那个当下,也许可以让我们看到放下自我的真理。
吉美·嘎惟·纽古(Jigme Gyalwe Nyugu)回忆年轻时的一次朝圣之旅,他跟着他的老师兼师兄,第一世杜竹千仁波切,行经藏中雅鲁(Yadrog)区的无人荒野。他的老师病笃,却保持非常愉快。吉美·嘎惟·纽古写道:
当我们师徒攀下鲁谷时,杜竹千喇嘛由于空气稀薄的变化和风湿症而痛楚不堪。他一直在承受极端的痛苦,变得非常虚弱,几乎就要死去。除了一小块腐肉和一罐油之外,我们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吃。我们甚至连一汤勺的糌粑都没有。我们只能喝红茶。
在他坐来休息过后,为了让他起来,我必须用双手使尽全力扶他。虽然他的身体病得很严重,他却一点也不沮丧,反而说:“哦!今天我有机会做点苦修,在我的狂乱凡夫身和贪婪伤害心之上施加压力。我正在为我的宝贵人生达成意义。……毫无疑问的,我正在通过的艰苦经验,是由于多生累劫以来积聚功德和净化业障所产生的福报。”在他的心中有大喜悦。
我也充满喜悦,想着:“太棒了,这位上师正在修持佛陀的教法:‘永远信受奉行佛法,即使是越火墙刀田。’”
偶尔当喇嘛没注意时,我也会放声大哭,想着:“这位圣人即将死在这个没有其他人看得见或听得到的地方。”
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一种改变痛苦的影响力和见解的态度
透过禅修和训练,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放松我们的执着。过去困扰我们的身体痛苦,将变得不那么激烈,甚至完全消失。大家都知道,有些人比其他人还能忍受痛苦。有些人在看牙医时根本不需要麻醉,其他人却在事前就感到痛。
这里不是在谈受虐狂——为痛苦而寻找痛苦。反之,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一种改变痛苦的影响力和见解的态度。如果我们有剧烈的牙痛而又无法立刻看牙医时,可以尝试放,不把牙痛看成是负面的。只要不过分在意和忧虑,我们就可以不把痛看成那么严重。
对痛苦抱持清静见,就是将痛苦视为一项正面而富有启发性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练习放下自我。在非常高层次的技巧中,不仅可以把痛苦了解成正面的,也可以直
接感受到一切都是喜悦的——不论是日常的快乐经验,或大多数人归类为负面的身体痛苦。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每一个经验都转化称快乐,即使身体很虚弱、受伤或衰老,他的心理将是安详的。泽列·耐曹·朗措(Tsele Natshog Rangtrol)如此描述嘎举派(Kagyu School)大师尚仁波切(Zhang Rinpoche):
当尚仁波切已经圆满“方便道”的悟证和经验时,他那些脚被戳、头被石头击伤等种种经验,都立刻在他心中生起快乐和开放的结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