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被现代行为心理学用来治疗恐惧症,它也符合佛教的精神修行。我们这些没有这种特殊恐惧的幸运儿,也会认可这种技巧的普遍适用性,以及它跟我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修行的相关性。
我们需要采取小步骤,鼓励自己,持续不断的练习。我们都是人,痛苦时都需要帮助。帮助和力量的最大来源,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可以唤起自身的治疗力量。这就是治疗练习的目的,它将帮助我们处理恐惧和其他问题。
第六章
如何处理身体疾病
有了正面的态度,你主不会觉得那么糟,你的身体半将更能够治疗自己。
对许多人而言,身体的疾病就像一块磁铁,吸住我们的焦虑。我们有时候觉得疾病在提醒我们:人类是多有限和脆弱的生命。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偶尔醒悟我们也会死亡,能够让我们更加欣赏此时此地的当下。即使是小小的感冒头痛,都可以帮助我们练习放下自我,因而给予我们充分发挥生命和自由。
比起情绪问题,虽然身体疾病更难用心理力量来治疗,但不管如何,在身体治疗方面,惊确实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只靠心的力量就可以治疗身体疾病,甚至是传统药物也无效的疾病。
对于心和身的疾病,佛教认为其间并没有多大的分别。事实上,西藏医学和古老经典《四部医续》(Four Tantras)就宣称,一切疾病都是执着自我的结果。《四部医续》中的“论述医续”(Shedgyud)说:
疾病的一般原因,
疾病的唯一原因,
是未证无我空性。
一只鸟即使在天空翱翔,
也永远甩不掉它的影子
(这时影子是看不见的);
未觉悟者即使陶然自乐,
也是永远免不了身心疾病。
疾病的特别原因就是未觉悟而产生了贪嗔痴,
就引生气、胆汗和黏液和诸病。
朱喀巴·洛多·甲珍(Zurkharpa Lodro Gyaltshen)注解古医典说:
医药是治疗的同义词。
这是气、胆汗、黏液等身病的治疗,
它是贪、嗔、痴等心病的治疗。
如果你的心健康,你的身也常常会随着健康。不过,即使是修行很高的人也会生病。这怎么解释呢?
佛陀已经完全觉悟,超越了痛苦和因果业律。但佛陀也是人。像我们大家一样,他也有一个会老会死的身体。但一个觉悟者已经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所以不会把病的经验当作苦。心的态度最至关紧要。
即使是尚未在精神上证悟的我们,如果越能放松,我们的疾病就越不会显得那么严重。这是大家都能够了解并记住的实际课程。有了正面的态度,你就不会觉得那么糟,你的身体将更能够治疗自己。
这也是许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当疾病来临时,我们确实是可以欢迎它的。佛教徒把疾病看成是扫帚,可以扫除长久以来所积累和负面态度和情绪。吉梅·林巴写道:
没有比疾病更好的燃料可以烧掉恶业。
不要对疾病抱持忧伤的心或负面的观点,
反而要把它们看成是恶业消减和象征,
你要为生病而高兴。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即使身处痛苦之中,疾病都可以提供放慢脚步、放下和欣赏生命的机会。
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疾病在内,即使你觉得你似乎会抱病一辈子。记住:坏的感觉终究会过去的
有时候,当你的身体开始觉得失去平衡时,你都可在借着放松身心,使疾病纾解而不致于发作。万一你还是着了凉或染上流行感冒,也不要太介意。尝试不要觉得你是受害者,就好像感冒虫特别挑你麻烦!许多人都在生病,只要记住这一点,你就能够从宽广的角度看你自己的痛苦,并且对你所属的人类大家庭生起慈悲心。
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疾病在内,即使你觉得你似乎会抱病一辈子。记住:坏的感觉终究会过去的。
生病时,尝试找一些让你觉得好过的事情。你可以躺在床上禅修,或读读具启发性的书。如果你感觉病得无法禅修或读书,也可以用清净的心和欣赏和心,凝视窗外,看看房内灯具和造型,或听听外面活动的声音。如果呕吐之类的症状让你觉得悲惨,不要预期下一刻你会更痛或更可怜。保持身体的平静,尽可能放松地对待感觉。如果必须住院,你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具启发性的东西,像照片或花,好带来舒适的感觉。
你必须好好照顾你自己和你的健康。这个忠告再明显不过了,但为什么有些人还是忽视它呢?当我们筋疲力尽和时候,即使是洗澡之类的小事,都可以变得非常温馨舒适。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健康毫不注意。其他人则误以为照顾自己是自私的行为,但这种态度却是执着所谓无我的“自我”。正确的态度是爱自己,却不执着。首先,我们知道真正的自爱是什么,否则如何爱别人呢?
只要承认我们都是人,而现在我们生病了,可能就已经够了。
正确的态度是开始寻求治疗
当人们病得很严重时,他们的精神也许会消沉下去。他们也许会觉得无助。也许会怪罪是自己惹来的病,或者听信别人的话,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