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纵观景王膝下的诸王子,总是让他有些欢欣有些愁。
还是在景王十八年(公元前527年)六月九日,身体一直欠佳的王太子寿去世了,八月二十二日,悲伤过度的王穆后也不幸而崩。按照当时情形,应速立新太子,但这个重大议题一直在单穆公、刘献公等几大权卿竭力唱对台戏的情况下,悬而未决。
单、刘提出要立穆后的小儿子王子姬猛为太子,但这个姬猛不仅年纪太小了些,而且生性懦弱,才具平平,景王对此忧心忡忡,生怕振兴周室的大业无法继承下去。
另一方面,景王现在的长子姬朝不仅非常成熟,而且越来越显得精明强干,特别是有天子的威仪与风范,交班于他是最胜任、最放心的,可惜他是庶长子,非王后所亲生。景王虽久有册立王子朝之心,但王子猛已得到单、刘等朝廷重臣的拥护,更重要的是,似乎太子嫡出的“名分”已经确定,这既是王子猛不可否认的政治优势,也是实现他改革大业最缺乏保障的一环。
每当景王提出拟立王子朝为太子时,单穆公等人总是说太子之立乃国之大事,以王位传嫡不传庶为借口与景王作对。
本来作为天王的他是可以最终敲定的,关键是单穆公、刘献公们不会轻易赞成,按过去的教训,他们内心一定会“推弱”、“斥强”以“保权”,各诸侯恐怕也是如此心态。
更要命的是,他们会坚定不移地打出“嫡出”与“庶出”之牌扰乱天下视线。
看来贵为天子的景王姬贵每前行一步也十分艰难。
......
我记得非常清楚,景王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520年),是个难熬的夏天。
四月十五日那天晚上,天王看似心血来潮,单独约我与他饮酒聊史谈心。
近来很少沾酒的他,睁着一双迷惘的眼晴。
他没有带上朝的珠帘王冠,只是精工修剪的两翘胡须在宫灯的辉映下,才彰显出天王的神气。
我内心慨然长叹:天子也是人啊!
我默默下坐,离王九尺之远,他却令人并席,与我同坐一桌。
我又感动万分。
王并未多言,闷喝了半晌,看似热气四溢。
“阳子,你说说这‘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天子之道’又是什么?”
景王突然发问,眼睛紧紧盯着我。
我并没有慌张,只微微一笑答:“其实,‘道’就在陛下心里,‘天子之道’也在陛下心里。‘无射钟’上不是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么,您怎么想就怎么做。”
“真的吗?哈哈......”景王突然大笑,“阳子,若真是这样,寡人还会问你么,要真是这样,咱们还会在此饮小酒么?”
我一点也不吃惊,又回答:
“因为‘自然’具有不确定性,人主观上不想拥有一个不确定的结果,”我进一步阐明,“所以,陛下约小臣来,是想求得一点心理支持,或求得一个更大的胜算,但小臣无法明告于陛下,对不起呀!”
“呵呵,”景王忍不住起身抬手拍了我肩一下道,“你真不亏为是老阳子呀!那么,寡人今晚在此与你谈论天子的最高机密,这到底算是‘阳谋’还是‘阴谋’呢?”
“陛下,您喝醉了,刚才并未谈什么最高机密呀!”我不无忧心道。
“寡人没醉,常言道:人醉心不醉啊,你知道寡人是在说什么吧?哈哈!”
我不答。
景王却哼哼叽叽地唱起什么来:
_
天道从来有一定,
庄严肃穆永不停。
多么显耀和庄重,
文王之德多光明。
善言良语使我宁,
我当认真来继承。
诚恳受惠我文王,
子孙后代要躬行。
_
——哦,天王真醉了,居然一边饮酒,一边独自唱起诗之《维天之命》来了。
“阳子,你也来一段吧,”景王激动起来,深邃的目光里似有泪闪,“就从周颂里唱吧!”
“不敢,小臣卑微,岂能唱周颂,那都是先王之声音啊!”这的确是实话,景王未置可否,又独自唱吟起来:
_
万事上天已注定,
文王武王来受领。
成王不敢图安逸,
日夜思政很恭敬。
文武事业更光明,
成王专心意又成,
因此天下大公平。
_
“陛下的歌确实唱得很好,听得小臣心驰神往......”又听到这《昊天有成命》时,我难以自已,用长袖揩了揩眼泪道。
“阳子,你真喜欢听?寡人还想唱一首,就《小毖》吧。”说着,天王端起金樽,慢饮一口,声音转入低沉迷离:
_
我要认真来提防,
小心后祸到身旁。
没人把我来牵连,
一切苦难皆自找。
当初一只小鹪鹩,
如今忽飞成大鸟。
未堪家国常艰难,
陷入困境多忧劳。
......
“陛下,”我退后伏身拜倒,“小臣有罪,不能解您万分忧劳之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