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莱子新传奇_楚木【完结】(86)

  我猛扑上去,摇着她。只见衣襟已被烧烂,还在冒烟,脸灰黑起泡。

  白发苍苍的娘哭道:“这该死的叛兵啊,逃就逃吧,咋能一路放火过来呢,作孽啊!”

  宗儿奔进废墟中找戟,娘继续哭诉:

  “他们骂咱们拥护反贼,罪不可恕。幸亏玉儿从河边洗衣赶回的及时,把咱从从火中背了出来,可她又进去抢米时却倒下了,是咱们从门边把她拖出来的呀!”

  我大痛,这该咋办啊,要是玉儿也去了,我该怎样活呀?

  这该死的叛兵们!

  娘捶胸痛哭,被应儿紧紧扶助着。

  老爹也坐在地上,呆呆地看着子玉,不能言语。

  我心如刀绞,紧捂着子玉的胸口,感到心还在跳动,鼻孔也似有气,赶紧喊:

  “宗儿快找凉水来!”

  我们慢慢揩去子玉鼻口里的烟尘,把她拖到树阴下扇凉。

  大家望之哭泣不已。

  好久,子玉虽还闭着眼,嘴却开始蠕动,并捏紧我的手不住地喊娘。

  应儿把娘扶至近前,娘也握紧子玉的手道:“玉儿,娘在这儿,你醒醒啊!”

  子玉似有笑意了!

  ......

  一场灾难虽万幸躲过去了,事后我心里仍绞痛不已。

  本以为楚经吴破后,力精图治,郢郊相对安稳承平些,那知数年经营之家,一夕间变为断垣残壁,这叫人如何承受?

  露宿数日后,郊民们又听说——

  白公胜逃到了西山,却抵挡不住叶公部队的追击,万般无奈,便找了一棵歪脖树,上吊自杀了。

  他死后,其部下把其尸体藏了起来。

  不久勤王的队伍就攻上山头,石乞被活捉。

  叶公向他追问白公胜尸体的下落。

  石乞回答说:“我知道藏他尸体的地方,但主公胜叫我别说出来。”

  叶公说:“好,不说就煮了你!”

  石乞说:“这种事成功了就做卿,不成功就被煮,本来是应有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叶公就煮了石乞。

  惠王重掌朝廷,立命叶公兼任令尹和司马两个职务。

  叶公还到城内郊外,安抚被焚毁房屋的百姓,重振国统与秩序。

  国家安宁之后,叶公就让子西的儿子子国担任令尹,子期的儿子子宽当司马,自己则回到封地叶邑,当他的叶公去了。

  在此补充一句,这个叶公,曾是历史笑话“叶公好龙”故事中的一个人,被人视为废物;其实恰恰相反,大家看到了,叶公绝对是个智者,为百姓拥戴。

  但为何落下这个要命的名声呢?

  这可能又要怪孔丘或他的那些弟子们了。

  据说孔子来楚后去访问过叶公,因为叶公不赏其人其见,令孔子非常郁闷,后被他的弟子恶意编撰了一个故事,讥为“叶公好龙”,名辱天下。

  可见文人的笔力或舆论的力量多厉害呀!

  ......

  今后怎么办?

  虽然叶公为城郊被焚之家发了救济金,并安排郊民互助重建,我却无意再留此地。

  回看这一切,深感楚宫遭火,殃及郊民,久居郢地,终为祸患。

  与宗儿、简儿商议良久,决定再南下逃之,择僻而安。

  第廿九章 逃隐蒙山 简语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第03枚

  第廿九章逃隐蒙山90偶见蒙山

  蒙山,似乎是我人生的最后归居地了。

  当我们一家人从鄀郢南下一百多里,已精疲力竭。

  要知我也是七八十岁的人了。

  现在正值炎热夏季,连黄土都像被太阳烧烤似地在冒烟。

  经宗儿寻问路人,才知再南行一百多里就是弃废的楚国故都纪郢,而且紧靠宽阔的长江边缘,恐怕难以再渡了。

  我们在一棵大槐树下稍事休坐时,观道路右边有一个半月形之山,不太高大,但绿郁葱葱。

  这座山,当地人名之为蒙山,据说是商时一支蒙人来住过。

  我叫宗儿领人去看,能否有长久一点的安歇之地。

  这几天,我们一直吃着野莱,偶尔拌几把从火中抢出来的一点米食,大家劳累不堪,身体虚弱。

  宗儿回来说,那儿山青水流,有土有木,仅少量人家散居。

  我道:“还犹豫什么?何不跟乡人相商,暂落住于此,再作盘算。”

  ......

  叙述到此,可能又会引发一些争议。

  那些爱抢所谓名人遗址的人,恐怕要置疑此地真否是史传中的古蒙山。

  由于对最后归居地的特殊感情,以及释疑解惑,从不做什么考证的我,后来对蒙山考究过一番。

  若有人对此内容没有兴趣,可忽略而过。

  先看看我隐居蒙山之说的来历,说实话,司马君也不晓未记。

  退一步说,如果他真知道,在《史记》中对我老聃之隐踪或是否为老莱子,也不会那么含含糊糊,欲言又止。

  那么,我隐蒙之讯息,究竟是从何处传来的呢?

  在天逍遥无事时,我翻寻过许多典籍,关于我老莱子的来历,正史连一丝说法都没有,或者说,即便有也失传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