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商、周时称为权国,公元前678年被楚武王灭权县之。其地处于荆山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农耕经济比较发达,交道、信息畅通。此地适宜过一种亦耕亦隐、可进可退的清静的生活。
而恰恰这时,我无意地寻来了。
由于荆门城小无名,外地人多有不识。
现在我就陪你们上蒙山游历一番,我亦顺便寻寻旧迹。
从城西穿行至蒙山(象山)脚下的龙泉公园,先过古州城桥(名曰“来龙桥”),就到了原龙泉书院大门(现为龙泉中学)。沿左侧文明湖再曲进几步,即见蒙山脚下的蒙泉,非常清澈透明,犹生一种清静之气。
蒙泉,据州志记载:与“惠、龙、顺”四泉并在象山麓。泉从石罅涌出,渐汇成渠,环城三面,至东门北流。蒙惠二泉,唐、宋以来已著名。绍兴间,陆九渊知军,观察张垓行部至荆,大书“蒙泉”刻诸石。与蒙泉石右边、过龙泉书院后的某单位院内,有一眼顺泉,取我老莱子孝顺父母之意;于蒙泉的左边,还并列着龙泉与惠泉,此即蒙山脚下的四大名泉。
由蒙泉左侧,过一水渠渡槽,有条上蒙山的石级小道。
登至几十步,于蒙山之半山右拐处,有一山神庙石碑,至此右拐,约百步见一彩亭,此即后人重新维修过的我之纪念地——老莱山庄孝隐亭。
关于孝隐亭,《荆门州志》云:
“老莱山庄在城西顺泉侧,老莱子隐居养亲处也。”
返转山神碑再陡上,即新建的我老莱山庄纪念地。
细读州志,这上面的老莱山庄,已非我真实隐居的老莱山庄遗址。真实的隐居处,在孝隐亭下一个单位的大院深处被围墙封挡。
我自然进不去了,你们也难以进去。
那我们就到后人新建的老莱山庄看看吧——
上行不过数十步,就见一巨大石雕像矗立在半山上。
仔细一瞧,原来这就是我的纪念像啊,真不好意思!
可能有人会好奇,问:“那个大石雕人儿,到底像不像您呢?”
呵呵,这还真不好说,你们猜猜吧吧!
顺便提示一下——
记得我南下过城父关口时,陵尹喜老弟曾形容我是“龙头大耳”,我想老年时期,曾饱经忧患与食粗粮素菜的我,没有那么胖吧?
呵呵,再上几步,就到新老莱山庄正屋了。
太令人惊奇了!
这哪是我居之竹篱茅舍?分明像楚王宫殿嘛。
今人啊,太具有幽默感啦!
不过,想怪他们也难。
入“今”随“俗”啊, 没来游过的朋友,有时间也进去看看稀奇吧!
我代“主人” 欢迎你们......
第廿九章逃隐蒙山93太一生水
好,暂游到此,返回来继续讲故事吧。
一天,我在山坡上息气静坐,正将完结时,简儿来说道:
“爹,自城父后,这一路走来,您说过不少天演地易、安邦治国的话,我也记不全了。现在生活初步安定下来,我也削备了不少竹片儿,等您闲暇时,就书写出来,权当练练字吧?”
这简儿,真鬼气!再忙再累也不忘折腾这个。
我道:“有些话,随便跟你们聊聊就行了,若真动起笔来就会跑调的。还是那句话,词总不能达意!再说我年岁大了,记忆力差,思维也不敏捷,写不出什么来啦。”
“爹,词不达意总比没有意好哇,您就将就着些写吧,反正我们都看得懂。”
简儿诡笑。他所说的“我们都看得懂”,当然还指孙儿孙女们。
这些孩儿除了念些经书外,就是背诵以前我说过的一些话。
因为我的话通俗、好记,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还有什么“道生一,二生二,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等, 都背得滚瓜乱熟,并说比背其它经书有味儿。
简儿劝了我一会儿,见我不着肯否,就先收拾他的藏简去了。
不过,简儿最近行为真的诡诡异异,常到外边数天不回来,说是到郢都会师友去了,即女婿陵昭介绍的,而且谈吐渐变,常常把话题往国事上引。他很兴奋我的突如其来的一些言语,说什么若是楚王听了,一定会感兴趣的。
其实,我过去的一些言语,并不仅仅是现代人所称的哲学或启蒙读物,而是有感于人生经历和世乱道穷,留给侯王大夫们的治国大要。
他们可以不理睬这些话,但不能否认它的本来作用。
的确,这一路走来,心绪也未宁静,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惊心”啊!
于是,在不经意间就又动了笔,反正简儿把竹简和墨笔都准备好了。
为了进一步阐明天地之道理,我信笔写下:
_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
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热。
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