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不朝楚王 简语
「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第05枚
第三十章不朝楚王94惠王突访
很多人可能都看到过这样一则传说,它载于《列女传.贤明篇.楚老贤妻》,与《史记.老子列传》、《高士传》略有不同,记叙更详细一些:
......
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贤士也。”
王欲聘以璧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
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
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
王复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
老莱子曰:“诺。”
王去,其妻戴畚莱挟薪樵而来,曰:“何车迹之众也?”
老莱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国之政。”
妻曰:“许之乎?”曰:“然。”
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今先生食人酒肉,授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莱而去。
老莱子曰:“子还,吾为子更虑。”
遂行不顾,至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
老莱子乃随其妻而居之。
民从而家者一年成落,三年成聚。
君子谓老莱妻果于从善。诗曰: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此之谓也。
颂曰:老莱与妻,逃世山阳,蓬蒿为室,莞葭为盖,楚王聘之,老莱将行,妻曰世乱,乃遂逃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我这一辈子,最没想到的是:
当我在幽静的蒙山下奋力耕作,闲暇著文,不关世事时,却迎来了楚惠王的探访。我真不知这信息是怎么透露出去的,难道是陵尹喜吗?不,他也几乎不知我的下落。
自从他小儿子陵昭深受我隐逸思想的影响,跟我女儿箫箫随迁蒙山后,就基本上与家里断了音讯。
我老是催他回去看爹,他总说不急,仅寄书信跟家里报个平安。
如今见头戴王冠的楚惠王被众人簇拥着下马车走来,我心惶惶然。
我这一生见王也不算稀奇了,无论是周景王或是只登了半边基的王子朝,说实话,还没见到一个善终的。我亦相随吃尽了苦头,甚至丢了赖胭。
如今楚惠王驾到,福兮?祸兮?还真难确定。
第三十章不朝楚王95我欲承应
那是一个洒满金色阳光的下午,车马四周旌旗招展。
当我坐于门前,放下编织的畚箕,忐忑不安地站起来欲行礼拜时,惠王赶忙上前拦住扶起道:
“莱子休拘礼节,从学问上讲,您早该是寡人的师傅了,寡人也回拜一礼。”
看见如此躬谦之王,我两眼惶惑:“仆是陛下的先生?这个从何说起......”
“呵呵,”惠王一笑,“莱子,寡人从小就读过先生的无射经文,后又读过《道经》一部。最近才知道,您再怎么隐身,也没走出我们楚国一步,所以前探访,请别推辞孤家之意呀!”
我愧然:“陛下日理万机,何必劳履前来。仆究竟是谁,已不重要,还望说明来意,以解仆惶恐之心。”
“莱子,”惠王诚挚道,“您锐利的目光与深透的思想已体现在《道经》中,自从陵尹喜送来您的文章,寡人就爱不释手,复抄众王子与重臣们学而习之。”
我默听着,并不插言。
“呵,”惠王又道,“那个陵尹喜还真跟寡人弄鬼呢,说此《道经》是先生西隐留笔孤本,人已不知在何处了,暗地里却与您结下儿女亲家,这也太不尊重寡人了吧?”
“陛下休怪,”我赶忙解释道,“莱子乃一遗世之人,与陵尹喜也是有言在先的,他不过是遵从一个约定而已。”
“哈哈,先生就别护着老亲家了。寡人也未曾治罪于他。后来他不也丢了儿子、找不到您了么?”
众人皆笑,我却尴尬不已。
惠王续道:
“多亏寡人最近在太子那儿读到一些从没见到过的文字,好像是《道经》之语,又不是,便问之从何处而来,太子居然不能语出,寡人只好旁责太子傅了,骂他教坏了太子,怎能不经寡人审查,就将一些歪理邪说灌输于太子呢?要知道,太子可是将来执掌楚国国政的接班人啊!
“不料这太子傅被寡人一吓,就把先生供出来了,寡人终于知道,鼎鼎大名的周之守藏室史老阳子——老聃就是您老莱子呀!”
一番话,说得我心惊胆战,不能言语。
惠王却异常兴奋,只顾自语道:
“说来也怪,当初先生随姬朝天王来楚,寡人还小,错过见面之缘。唉!朝天王可悲呀,在吾楚大难之机不幸遇害,楚未尽保护之责矣!”
惠王真切难过,满面凄色。
就这择,我与惠王居然一见如故,站着讲了半晌。
后来我突然醒悟,赶忙将王引进茅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