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当各路势力都表示同意谈判解决事端后,这个谈判的地点却决定不下来,赵书礼本来是邀请大家到北平谈判的,北平是一个古都,在地位上完全适合这样决定中国命运的大谈判。但是蒋瑞元以这里是晋军的势力范围为由拒绝了,他提出在南京谈判,毕竟南京是现在的首都。但是阎锡山和冯玉祥等人都拒绝,他们说蒋瑞元有扣押软禁对手的毛病,李济深就是例子,当然这也是借口,去南京又不是非得亲自去,派个心腹去就行了,即使被软禁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反而让对方陷入不利的舆论中。陈济棠说广州才最合适,这里是他利用汪精卫组成的整府首都,当然这个建议每人赞成。塞北代表又建议到归绥,也没人响应,看到这种情况赵书礼算是看透了,这几方根本就没有诚意,都是迷信武力的货色,巴不得打一仗呢。
一心制止内战的赵书礼于是发出强硬表示,自己强烈反对内战,如果有人不识时务发动内战的话,那么塞北军将加入战局,惩罚挑起内战者。他想用自己的声明让各路军阀有所顾忌,果然效果出来了,他们对谈判积极起来。但是一时还不能达成共识,选不定一个合适的谈判地点。
赵书礼索性不管了,干脆让李忘川主持此事,他则去了医院中看望这次战争中受伤未愈的的塞北兵将们。
一百一十三节 视察(1)
更新时间2012-6-27 11:02:12 字数:4774
虽然制定了四年建设大纲,其他各项计划都按照详细的规划,在专门成立的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正常进行中。但是只有两个内容进展却破不如人意,第一是教育,第二就是医疗了。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而培养人却很困难,不是培养不出来,而是培养人需要时间。跟工业不同,工业只要有钱就能买来设备,建成工厂,然后还能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迅速形成生产力,并在生产的过程中,慢慢锻炼出自己的技术骨干。
但是医疗和教育就不同了,教育就不用说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怕请来了外国教授,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教授。医疗行业同样如此,尽管可以高价聘请来国外的医务工作者,但是培养一个外科医生据说需要十年,别说短时间了,就是四年大纲结束的时候,恐怕也培养不出几个医生来。
因此此时塞北依旧严重缺乏医疗机构,现在专业化的医院加起来还不足十家,普通老百姓生病后要么硬抗,要么去看赤脚医生或者老中医。
就算作为塞北的首府和行政中心的归绥,也只有两家专业的西式医院,这两家医院还都是一个人建立的,那就是来自福建的南洋爱国商人黄奕住先生。他在塞北经营着大量的福利性事业,第一个是包头的自来水厂,他在家乡也办了一家水厂,因此是有经验的,当孔韧去福建拜访他邀请他来这里投资的时候,对比他们本地整府他被塞北整府的人情感动,但是他不是干事业的,南洋时候是做运输和贸易,回国后也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因此他决定在塞北建设一座水厂,算是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可没想到塞北是十分保护私人财产的,各项政策十分扶持实业。加上包头城市在整府的强力投入下,发展很快,人口增加飞快,本来打算做福利的水厂竟然有不菲的盈利。
这些利润黄奕住还看不上,于是打算继续投入福利产业中,他在南洋打拼多年,回国后也跟上海等地的洋人机构关系不错,于是通过教会的关系,从广东博济医院请到几个专业医生,到塞北开设了第一家西式医院。没想到医院也能挣钱,并且作为医疗卫生教育事业是完全免税的,利用医院的利润黄奕住又建立了第二座第三座医院,包头一座归绥两座。
此时赵书礼就身在归绥的第一所医院——北方博济第二医院,北方博济是黄奕住开设医院的名称,为了纪念广州博济医院给他的支持,医院中除了几个最早的骨干是从博济医院请来的专家外,后来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医生,而这些医生无一例外是从南华医学堂毕业的,南华医学堂则是博济医院建立的医学院,因此用北方博济来命名也算是实至名归,因为这里的博济印记实在是太深了。
“司令!”
看到赵书礼到来,病号们纷纷想要挣扎着起来敬礼,被赵书礼用手势制止了。
然后他来到了一张病床前,这里躺着一个重伤号,此时腿上还吊着绷带。
“司令——”脸上也绑着绷带的伤员艰难的开口说出了两个字。
“你别说话,养伤要紧!”赵书礼关心的道。
眼前这个伤员名字叫做胡田,赵书礼知道他是守卫居庸关前一个重要高地的团长,曾经在没有重武器支持的情况下打退过英军数十次强攻,可惜在撤退前被炮弹炸伤,全身十几处骨折几乎丧命,但神奇的是他受的全都是外伤,在随后的治疗中竟然也没有感染。
“胡团长,恭喜你,鉴于你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和对塞北的贡献,你现在已经是一位上校了,出院后你将受命指挥一个旅!”
“谢···谢···司令!”尽管说话困难,但是胡田还是艰难的说出了那几个字。
赵书礼发现他在这里恐怕会影响到他们的休息,于是跟所有的病号一一慰问后,离开了公共病房,公共病房中住着几十名伤病,由于严重缺乏病床,连像胡田这样的军官有的也得住在这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