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很自信的对军方人士解释说,技术发展到现在,单翼飞机已经非常成熟了,安全问题完全不用担心,那些担心不过是几年前提出的老观念了。李湛则得意的宣布,塞北的双翼飞机以后可以丢到爪哇国去了。
小鸟飞机公司一鸣惊人,迅速崭露头角。这刺激了国营飞机公司,开始研发更先进,各种指标完全压倒小鸟公司的飞机。他们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猛。
跟小鸟公司的飞机一样,约翰迪尔的工程师也研发出了新一代的坦克,第一代坦克塞一式战车在九一八时期完败日军坦克,赵书礼相当满意。约翰迪尔公司更是雄心勃勃,积极开发第二代坦克。他们不开发也没办法了,因为国营坦克厂也已经投产了,但是订单有限,中国自己的坦克厂决定在约翰迪尔转让的塞一式坦克的基础上,研发新型坦克。约翰迪尔是个十分重视新技术研发的公司,他们接受这种挑战,也决定研发新一代坦克。
但是约翰迪尔的第二代坦克在技术上跟第一代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创新,不过是在发动机,传动系统和稳定性上做了改良,同时加重了坦克的装甲厚度,因为经过九一八的检验发现,相当多的火炮对塞一式坦克的威胁都是很大的。这款新型的坦克要保证,除非使用穿甲弹,否则可以抵抗八零口径以下的任何火炮打击。
而国营拖拉机厂的研发则是另一种方向,他们把坦克装甲车化,强调的是快速的机动性和小型化,研发出来了另一种坦克,一种轻型坦克。
最后两种坦克都得到了塞北军方的采购,恰好遇到了陈驰要建设一支装甲兵团的契机,他们各自获得了三百辆的订单。
这让约翰迪尔颇为失望,他们第一型坦克当年可是得到了赵书礼一千辆的承诺的,但是因为赵书礼的遇刺只交付了不到三百辆,他们可是寄希望于这次可以得到补偿的,没想到只有三百辆。
但赵书礼表示,只要性能优良,他们仍旧可以接到后续的订单。
约翰迪尔也只能接受了,毕竟现在坦克的利润虽大,但已经不是最大的了。随着塞北对外蒙和新疆的开发,大型农用机械开始出现市场,去年一年他们销售了一千多辆各型农用车辆,正野心勃勃的要独霸中国市场呢。
坦克和飞机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其他军工也不落后。
炮兵工厂开始量产穿甲弹,使用钨合金弹头。原料来自热河东乌珠穆沁草原上的钨矿,这个钨矿现在可是中国最大的钨矿,品味最高矿质最好。
严裕棠的汽车公司发财了,塞北地区大力建设公路,让他的汽车大有市场。去年卖出了三千辆汽车,据说是中国其他地方的总和。更热卖的是他出产的卡车,利用t型车架构生产出的卡车不过是一战时期的水平,但是中国落后的工业不挑剔,加上抵制洋货的运动,让他的汽车不仅在塞北就是全中国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塞北地区的大量工程是很需要车辆的,尽管老旧毕竟也是成熟车型,t型卡车在塞北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
但是他将面临赵书礼旗下的汽车工厂的强力竞争。
赵书礼的汽车厂是他遇刺前组建的,里面的技术人员都是当年他送给严裕棠的技术人才,后来就被他断根似的再次挖走,组建自己的汽车公司。
二百二十九节 赵氏财阀
赵氏的家业在赵书礼遇刺后,几乎被傅清荷折腾了个精光,赵书礼一回来得到了空闲后,终于开始整合赵氏企业。
得到了已经无心发展的傅伦的同意后,傅家的产业并入了赵氏,成立了新的企业集团。
傅家的的商业网络,加上赵氏的实业,是赵书礼发展产业的思路。
而赵氏的实业,由于兵工厂的出卖以及其他赚钱的企业的出卖,现在必须重新打造。
汽车厂就是其中的龙头。
赵书礼很快给汽车厂规划发展路线,他不想跟严裕棠在便宜车上白热竞争。
他决定生产中国自己的高档车,走通用汽车的差异化个性化路线,而不是福特的大众型路线。他给汽车公司重新起了名字,叫做八骏汽车公司,以八骏的名字命名车型。他还请了一个工程师,是很早期塞北撒网式的培养人才计划时期诞生的一个人才,他在通用汽车工作了很多年,也是担任工程师。
另外的产业也走高端路线,但是并不以赚钱为目的,比如高精度机床的生产。现在塞北的机床工业已经很发达了,这些年不顾一切的扩张,机床工业是个龙头,现在已经达到年产机床两万台,出口苏联就有五六千台,是苏联第一大机床来源地。可是有一个问题,大型精密机床,塞北地区无法生产。赵书礼就是要打破这个魔咒,他请来了孔韧担当顾问和研发攻关组长,他不相信中国人有办不到的事情。
还有电子工厂,除了生产传统的电报机外,还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收音机电话机等民用品,赵书礼希望这能带来大量利润养活那些不赚钱的工业。
还有制药厂,也是大量引进技术,生产最新的西药,至于中成药的研发,也在计划中。但是要出成果,还是引进现成的来得快。
另外一个重点是钢铁业,赵氏最早建立的钢铁厂虽然卖掉了,但是赵书礼的号召力,想从哪里挖来一些技术人才简直太容易了。甚至购买钢厂的几年晋商在赵书礼回来后,表示愿意把工厂还给赵家,至于钱他们可以先不要。这种事情赵书礼怎么可能干,传出去名声太坏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