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塞北军联合了许多过去的军阀,以及其他势力,隐隐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中央军则越来越孤单,在自己物资也不充裕的条件下。跟其他势力的竞争俨然大过合作。
1943年的世界,显得格外漫长,这是开战以来,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年。
美国人的加入还没有显现出改变局势的态势。他们的地面部队依然没能收复澳大利亚,在澳洲,日本人投入了绝大多数精锐部队,并且装备了仿制塞北的多款坦克,这些坦克的性能绝对不输给美国的谢尔曼。装备不差的日军。让美国人也头疼不已。
德国人依然没有显现一点败亡之象,除了在非洲遇到了一点失败外,在各个战场上依然是进攻的态势。不过非洲显然不是德国人的主场,他们的军队在哪里。完全是帮意大利在打仗。他们的主场在苏德战场,自从夏季开始。曼施坦因的部队所向披靡,先后攻占了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并且在冬天来临前,终于攻克了保守苦难的列宁格勒,实现了他对希特勒承诺的,一年内攻下三大城市的诺言。
但是希特勒仍然对他很不满,因为占领了列宁格勒后,曼施坦因全面停止了继续推进,让德军进入全面的休整,同时在全苏搜集过冬物资,看样子是打算让德军在苏联过冬了。而希特勒则希望他一鼓作气,在冬季前拿下整个苏联,认为根本没必要在给苏联人一个冬天恢复了,他们已经完全的彻底的失败了。
显然希特勒跟曼施坦因此时的处境很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某一时期,要是希特勒熟读中国历史就该知道一个典故,当年乐毅带领燕**队几乎攻占了整个齐国,只有临淄即墨等两三个城市还没有攻破。而乐毅选择了稳当的围城,而没有选择冒险强攻,最后燕国新王即位,在谗臣的挑拨下,撤换了乐毅,结果新任将领上任后,冒险攻击,大败于田单的火牛阵,兵败如山倒,一个个占领下的齐国城市多米诺骨牌般的被田单收复,燕国人一败涂地。
此时显然在德国曼施坦因就面对着名将乐毅的处境,苏联人已经失去了大多数城市,可是并不是毫无战斗力,苏军完全是哀兵,众志成城希望复图。而这时候占尽优势的德军,却已经是一只疲惫的军队了,稍有不慎很容易被人反击。相比之下,占优势的德军,更应该小心翼翼,不能犯错误。可是希特勒显然不明白这一点,这往往就是后方领袖,跟前方将领从古至今不可解开的一个矛盾。在冬季来临前,希特勒撤换掉了曼施坦因,同时还解除了当时曼施坦因要来很多将领,比如隆美尔,比如古德里安。如果一个人有先见之明,那么就可以大胆预言,希特勒此举会为他们招致失败埋下种子了,就像赵构召回岳飞,燕王调走乐毅一样。
可是没有一个人敢于这么大胆的预测,因为德军依然强势,而他们的对手却突然发生了最大的变数,斯太林病死了。
自从莫斯科被占领后,据说斯太林就病了,甚至有种说法是,他是在昏迷的情况下,被警卫们送上飞机逃离莫斯科的,因为这个强人一直在声称与莫斯科共存亡,号召全体苏联居民起来包围莫斯科。好在逃到了喀山的苏联中央没有遇到德国的紧追不舍,他们在这里重新组织了整府,再次抵抗。但是斯太林的病情却没有好转,但也不至于到死亡的地步。只是在他死亡前三天,传来了一个消息,一个让世界很为难的消息,恩琴男爵在叶卡捷琳娜堡发动了政变,并且受到了这里的军官的拥护,成立了新的沙俄政权,拥立在英国的沙皇后裔伊丽莎白为新女皇,复辟了俄罗斯帝国。
恩琴男爵之所以能得到这里的苏联军官拥护,不是他的魅力太大。根本原因还要归结于苏联残酷的统治传统。大清洗已经让军官们没有了骨气,人人自危。而这里的驻军此时的情况很特殊,他们的军官和士兵都是前线了犯了错误,尤其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失败的军队。在他们从莫斯科退到这里后,就有大量谣言说,他们要被打发到西伯利亚受苦役。这谣言是谁造的不好说,但是大多数人深信不疑。于是从军官到士兵,在极端的恐惧下,受到了恩琴的诱惑。他们在自己将领的带领下,宣布脱离苏联,加入到了新的俄罗斯帝**队。
这件事是不是斯太林死亡的最直接诱因不得而知。甚至斯太林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谋杀还是病死,也没人说的清楚。因为他一死,苏联人立马就再次表现出了他们的传统。高官们纷纷倾轧,都开始指责自己的反对派是谋杀犯。一场更大规模的清洗和血腥斗争开始了,最后的胜利者是赫鲁晓夫,他清洗了所有对手,成了新的领袖。高调表示自己是斯太林的继承者,要坚持斗争到底。
巧合的是,赫鲁晓夫在夺权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外界的打扰。首先是德国人在进行高层的调动。天气又慢慢严寒,他们停止了进攻。而反叛者恩琴一帮人。还没能力对他们进行攻击,只是困守在叶卡捷琳堡一隅整合力量。并且在西伯利亚地区活动。
在没人干扰下,打击了所有政敌后,夺得最高权力的赫鲁晓夫,他接下来要干什么,是先打击恩琴分子,还是以德国为第一目标,局面很复杂,纷繁迷离,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一个艰难的问题摆在了塞北面前,是支持赫鲁晓夫还是支持恩琴,按说恩琴是自己支持去苏联闹事的,他现在闹出了名堂,那么塞北理应支持不是,可是赫鲁晓夫的实力显然更强大。由于战争中,苏联把西伯利亚大多数部队调到了莫斯科,而在后撤中,最远处也仅仅撤到了叶卡捷琳堡在内的乌拉尔山附近,所以现在大多数部队还是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总数起码有一百多万,而恩琴只得到了叶堡的不到十万军队的效忠,加上他自己的几千部队,势力太弱小。要不是赫鲁晓夫还没完全掌握部队,恐怕早就对他进行打击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