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简明西夏史_李蔚【完结】(18)

  如果此推断可以成立,联系“嵬名”(於弥)姓氏,早在“唐本赐姓李”

  之前,即已存在(同时西夏赋亦可印证),那么,元昊并非改姓,而是 恢复旧姓。如果我们再联系到位于今宁夏回乐县西北的贺兰山,历史上 曾居住着鲜卑族和“於弥”部人①,那么,西夏拓跋氏出自元魏,源于拓 跋鲜卑之说,则又是可信的。

  其次,从西夏统治阶级的自述看,除元昊上表自称“臣祖宗本出帝 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②,以及赍宋嫚书:“况元昊为众所 推,盖循拓跋之远裔”③外,还有南院宣徽使罗世昌撰《夏国谱·序言》: “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固以旧姓为拓跋氏”④。一般的家族和部族,对于 自己祖宗的族系,总是记忆犹新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西夏统治者的 自述,宋、元、明的有关史实互相印证,有力地说明西夏皇族出自元魏 拓跋鲜卑。

  第三,拓跋鲜卑流为党项羌别部。前面已经提到党项羌内有8个着 名的部落,其中八部之一的拓跋部为党项羌中最强和最重要的一支。但 这个拓跋部并非党项羌里原来就有的部落,而是外面迁徙进来的。正如 明代宁夏的学者胡汝砺所指出:“夏本拓跋魏之后,流为党项别部”⑤。

  那么,这个拓跋部又是怎样流进党项羌中来的呢?据有的史学工作者考 证,其流入的过程大体是这样:拓跋鲜卑原居于我国东北额尔古纳河东 南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鲜卑山一带。公元1世纪,拓跋鲜卑乘蒙古高原上 的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势力衰颓之机,南下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湖一 带。到2世纪初期,辗转迁徙到今河套、阴山一带。公元3世纪中叶, 拓跋鲜卑中的一支,迁到了河西地区,并建立了南凉政权。公元414年 ①《吴文正公集》卷42。

  ②王静如:《西夏国名考》,载《西夏研究》第1辑。

  ③《归田录》卷1。

  ①《太平环宇记》卷36:“贺兰山在县(回乐县)西北,鲜卑之类多依山谷为民族”。

  ②《宋史》卷285,《夏国传上》。

  ③《长编》卷125,宝元二年闰十二月。

  ④《金史》卷134,《西夏传》。

  ⑤《嘉靖宁夏新志》卷6,《拓跋夏考证》。

  (晋义熙十年),西秦灭南凉,秃发(拓跋)鲜卑一分为二,先后归服 于吐谷浑政权。此时,党项之名虽已出现,但只是属于吐谷浑政权中的 一个部落。

  隋末,吐谷浑在隋王朝的打击下,曾一度被逐出以青海湖为中心的 驻牧地,以拓跋鲜卑为核心的党项诸部,乘吐谷浑势衰之机,向东迁徙, 并吸收了宕昌、邓至、白狼等部羌人,形成了一个以拓跋鲜卑为核心的 党项部落联盟。这时,吐谷浑乘隋末战乱,又重返青海湖驻牧地。但此 时的吐谷浑和党项羌已成为各自为政,各有自己领地的政治实体。此后, 党项羌各部在拓跋氏的领导下,同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发生关系,一步步 发展成了西夏国家①。

  第四,从拓跋部与羌族的关系看,自从拓跋部流进羌族之后,在此 后领导群羌建立西夏国家的过程中,既有合作协调的一面,又有矛盾对 立的一面。这突出表现在西夏统治者往往把皇族拓跋氏,同一般的“羌 人”、“羌户”、“羌部”对立起来。如宋太宗“谓继捧曰:‘汝在夏 州用何道制诸部?’对曰:‘羌人挚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②。

  十分显然,如果西夏拓跋部与羌是同一族源,就不会产生这种对立状况。

  第三节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一、夏州地方政权的建立 公元873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或其稍前,拓跋思恭占据宥州 (今陕西靖边县东)。唐开元二十六年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 海勃湾一带建宥州,宝应后废,唐宪宗元和九年五月复置,距旧州城 里。元和十五年移治长泽,即今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874年(僖宗乾 符元年),爆发了着名的黄巢大起义。880年(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 攻入长安,建国号为大齐,年号金统,建立了农民政权。唐僖宗逃到四 川,号召各道节度使出兵合围长安。881年(中和元年),宥州刺史拓跋 思恭,响应僖宗号召,亲自率领夏州党项和其它少数民族军队数万人与 鄜、延节度使李孝昌相约会师鄜州(今陕西富县),共同镇压起义。同 年四月,夏绥银节度诸葛爽投降黄巢,僖宗命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 夏绥银留后。

  拓跋思恭与陕西凤翔郑畋等四节度联军进攻长安(今陕西西安), 死伤甚众。七月,思恭屯东渭桥(今陕西西安市东),黄巢派朱温、尚 让迎击。八月,思恭遣弟思忠与战,死于阵中。思恭率军退至富平(今 陕西富平县东北)。十一月,黄巢部将孟楷乘唐各节镇观望不前之机, 率军袭击富平。思恭战败,退回夏州。十二月,思恭缮甲训兵,重整旗 鼓,请求出兵再战,僖宗传令嘉奖,赐其军号曰定难,并催促他及早率 军入见。

  公元882年(中和二年)正月,僖宗命宰相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 行营都统,以思恭为京城南面收复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月,思恭再次出兵,受王铎节制。八月,思恭率领8000精兵,不断对 ①参阅汤开建:《关于西夏拓跋氏族源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4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