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简明西夏史_李蔚【完结】(98)

  其特点之二,是儒学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西夏儒学的发展, 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复杂而曲折的历程。

  如崇宗乾顺亲政后,其大臣在是否要振兴儒学建立国学问题上,就展开 过针锋相对的论争。御史中丞薛元礼认为: “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今承 平日久而士不兴行,良由文教不明,汉学不重,则民乐贪顽之习, 士无砥砺之心。董子所谓‘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 文采也’。可得乎?”② 因此,他主张以儒治国,建议兴办学校。但御史大夫谋宁克认为: “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且吾朝立 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昔人云:‘虚美 熏心,秦乱之萌’,又云:‘浮名妨要,晋衰之兆’。臣愿主上, 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也”③。

  即反对以儒治国和振兴儒学。虽然乾顺根据当时的国情,权衡利弊得失, 最后采纳了薛元礼兴办国学(即汉学)的建议,但它反映了统治者在是 否要振兴儒学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和矛盾斗争。

  同时,这种矛盾斗争,在西夏历史上并非仅此一次。如仁宗仁孝大 力振兴儒学,兴办学校,发展科举,但外戚任得敬却上疏反对道: “经国在乎节俭,化俗贵在权衡。我国介在戎夷,地瘠民贫, 耕获甚少。今设多士以任其滥芋,縻禀禄以恣其冗食,所费何资乎?

  ③《西夏书事》卷38。

  ①《蕃汉合时掌中珠·序言》。

  ②《西夏书事》卷31。

  ③《西夏书事》卷32。

  盖此中国之法难以行于我国者,望陛下一切罢之”①。

  这种倒行逆施的建议虽然未被仁孝采纳,但反映了西夏统治者在是否要 振兴儒学,推行以儒治国的方针问题上矛盾斗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西夏儒学的历史作用大体上有以下三点: 第一,促使西夏立国方针的转变,导致兵政日益废弛。景宗元昊称 帝建国时确定的立国方针为“尚武重法”。但这一立国方针,到崇宗乾 顺亲政后,随着西夏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儒学的振兴,转变为“重文 尚法”,以儒治国的方针。这一方针的转变,使尚武强悍的党项民族, 变为愈来愈文弱,军队素质因此下降,军事力量日益削弱,到末主■时, 终因军政废弛而寿终正寝了。

  第二,对于维护西夏的统一,防止夏国的分裂,起了一定的作用。

  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仁宗仁孝之时,一些刚直不阿的大臣,同外戚任得 敬的斗争上。仁孝时外戚任得敬擅权专作威福,欲与仁孝分治西夏国家。

  一些饱学儒学经典,怀着满腔忠君爱国思想的大臣,不顾个人安危,挺 身而出,揭露任得敬的专横跋扈图谋不轨的罪恶和阴谋。史载: “(热辣)公济骨鲠有风裁,见得敬专恣日甚,抗疏言:‘得 敬为国懿亲,擅权宠,作威福,阴利国家有事以重己功,岂休戚与 共之谊?请赐罢斥’。得敬怒甚,欲因事诛之。仁孝恐为所害,今 致仕归。得敬奸谗,举朝多为折挫,敢与相是非词气不挠者,惟公 济与焦景颜、斡道冲而已”①。

  这说明通过西夏儒学的振兴,儒家的三纲五常和忠君爱国思想,已经深 入人心,成为人们行动的准绳。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产生了一 批像热辣公济那样的直言敢谏的骨鲠之臣。他们对权臣任得敬所作的斗 争,对于改善西夏吏治,避免夏国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中央集 权,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西夏通过一百多年的兴办学校,发展 科举,到仁宗仁孝时已从一个人才缺乏的国家,变为人才充足的国家。

  其人才之盛,得到了金朝使者的称赞。史载: “金主遣宿直将军温敦斡喝来横赐,仁孝使枢密都丞旨梁元 辅、中书舍人赵衍为馆伴。元辅有口才,议论风生,斡喝不能难。

  使回,称夏国多才,较昔为盛”②。

  从“元辅有口才,议论风生,斡喝不能难”看,说明西夏人才质量之高, 同金比较,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夏通过振兴儒学,不仅为其自身培养了足够的人才,而且还为元 朝统治者储备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为元朝统治者所用,对蒙古人的汉 化,以及蒙汉文化的融合,起了加速的作用③。

  第三节西夏的宗教 ①《西夏书事》卷36。

  ①《西夏书事》卷37。

  ②《西夏书事》卷36。

  ③参阅拙作:《略论西夏的儒学》,载《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一、建国前党项人的宗教信仰 党项人在迁入西北地区前,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对“天”的崇拜。史 载: “三年一聚会,杀牛羊以祭天”①。

  其所以对“天”进行崇拜,这是由于党项人生产力水平低下所决定的。

  当时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早期阶段。因为生产十分落后,人们的思维能 力很弱,他们对诸如风、雷、雨、电的产生,日、月、星、宿的变化, 草木的生长荣衰等自然现象,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抗拒,认为这些现象 是“天”支配的结果。“天”是一种有意志,有生命力,能够主宰世间 一切,左右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因此,必须崇拜它,定 期祀它。这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其表现形态是自然崇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