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 《高加索会战》作者:[苏]A.A.格列奇科【完结】
引言
第一节 高加索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第二节 在德国侵略者计划中的高加索
第三节 高加索的防御措施
第四节 法西斯德军1941年入侵高加索的企图
第一章 顿河草原和库班草原上的战斗
第一节 苏德战场南翼的态势
第二节 高加索会战的开始
第三节 北高加索方面军的态势和兵力
第四节 在斯塔夫罗波尔方向
第五节 在克拉斯诺达尔方向
第六节 在迈科普方向
第二章 在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
第一节 1942年8月苏德战场南线的态势
第二节 苏军最高统帅部加强高加索防御的措施
第三节 北高加索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后勤情况和工作
第四节 最高统帅部加强外高加索方面军的措施
第五节 法西斯德军的作战计划
第六节 在莫兹多克方向
第七节 诺沃罗西斯克防御战役
第八节 在高加索山主脉各山口上
第三章 法西斯德军向外高加索突破企图的破产
第一节 在图阿普谢方向
第二节 战斗行动的过程
第三节 北方集群的战斗行动
第四节 纳尔奇克防御战役
第五节 北方集群的反突击
第六节 高加索会战防御阶段的作战总结
第四章 转折
第一节 进攻前的准备
第二节 在斯塔夫罗波尔方向
第三节 在克拉斯诺达尔方向
第四节 南奥泽列伊卡、斯塔尼奇卡地域的登陆战役
第五章 在库班战场
第一节 解放克拉斯诺达尔的战斗
第二节 在斯拉夫斯卡亚方向
第三节 克里木斯卡亚镇战斗
第四节 基辅斯科耶和莫尔达万斯科耶地域的战斗
第六章 突破“蔚蓝色防线”
第一节 解放诺沃罗西斯克
第二节 解放塔曼半岛
第三节 高加索会战进攻阶段的作战总结
第四节 高加索会战整体作战经验总结
附录1:高加索会战苏军高级军官名册
附录2:苏军在高加索会战中各战役的损失人数
引 言
第一节 高加索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高加索在苏维埃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丰富的矿藏和肥沃的土地使高加索成为我国工业和战略原料取之不尽的源泉和重要的粮食基地。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高加索各共和国(按照列宁的话说,“同俄罗斯比较起来,更加是农民的国家”①)经过苏联全体人民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经过战前的几个五年计划,外高加索各共和国的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高加索建起了数百座重工业和轻工业新型企业。
战前,格鲁吉亚工业生产的产量一直在上升。1940年,格鲁吉亚大型工业总产量比1913年增加了25倍。格鲁吉亚有了煤炭、石油、泥炭、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工业。
在战前,锰矿砂的开采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极为丰富的恰图拉锰矿以含锰量高而著称全世界。1940年,恰图拉锰矿给国家提供了1,448,700余吨矿砂①,约占全苏锰矿砂开采量的56.5%。恰图拉的锰矿和里奥尼水电站的廉价电力使捷斯塔佛尼铁合金工厂在1933年便开始投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美尼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大型工业,1941年产值就占共和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80%以上。亚美尼亚能够开采和冶炼有色金属、贵重矿物建筑材料。水电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蓬勃发展。1940年,亚美尼亚大型工业的产量超过它1913年的22倍。
在战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阿塞拜疆的经济面貌也根本地改观了。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进行了现代化的改建。化学工业几乎完全是新建立起来的。战前,阿塞拜疆炼油厂的汽油产量,几乎超过十月革命前的50倍。其他石油产品的品种也大大地扩大和增加了。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战前,阿塞拜疆十分重视扩大石油的开采和提炼能力,不断开发新油田。从1934年到1940年,仅巴库地区就打出235眼新油井。到1940年,高加索地区共有1,726眼新油井投产,这约占全苏当时投产油井总数的73.5%。
这样,高加索的石油开采量在伟大卫国战争前是大大地增加了。巴库油田曾起过特殊的作用。战前,巴库的石油开采量,不仅在阿塞拜疆是最高的,而且在全国也是最高的,它占全苏石油总产量的70%。
在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对天然气的开发也极为重视。阿塞拜疆与高加索其他地区的天然气工业在1940年给国民经济和我国人民提供了大约25亿立方米天然气这约占全苏天然气产量的65%。
高加索的电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战前这里修建了一批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新电站。
高加索的粮食资源,对全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北高加索和库班是我国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的富饶产区之一。外高加索各共和国盛产棉花、甜菜、烟草、茶叶、柑桔和香料等作物。高加索肥沃的土地生长着丰美的牧草,为这里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