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的那人赞道:“不愧是文远。文远所言正合我意。不过我觉得,我军当从东城出发,兵分两路,一路就按文远所言,向南攻略历阳等县;另一路则北上偷袭九江郡治所阴陵。只要夺取了阴陵,至少我军则退可守,进可攻。况且阴陵乃是大县,人口有八十万之多。前时,文远又大败袁术的三万精锐大军,现在阴陵兵马不过三千之众,而袁术的兵力主要防守寿春城,其余诸县兵力不过数百,而且大多数都是郡兵,战斗力不强,而我军只要迅速出击,在敌军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拿下其余诸县,然后再困住寿春城里的军队,则我军胜利在望。不期一举消灭寿春城内的守军,但只要困住其即可。到时候再寻机破城。”
陈登赞同道:“文远,我看子敬说的有理,我军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其余诸县,这样,我军才有机会迅速拿下九江郡,才可缓解庐江的压力。到时候亦可西进偷袭袁术军后部,亦可缓解庐江的压力。”
张辽刚准备赞同时,只见一人大踏步走了进来,对着张辽道:“将军,陈将军在外面求见!”
众人细看之下,原来是张辽的亲兵队长李封。
“陈将军?是哪个陈将军?”张辽奇道。
李封答道:“就是陈卫陈将军。”
“哦?是子忠来了?”张辽一下子从主位上站了起来,激动的道。这陈卫在吕布中,和吕布手下大将,关系都不错。这也是来自后世的陈卫所刻意为之的。来自后世的陈卫当然知道,和同僚关系相处极好,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吕布阵营,都是极好的。战场上,自己的同僚就是自己的兄弟,是托付性命的兄弟,况且吕布手下高顺、张辽、吕蒙、徐盛、徐晃等人都是人杰,自然有那么结交这些豪杰猛将的趣味在里面。
“快请!”张辽对李封道。
不一刻,陈卫进入到中军军帐中。见到里面有三人,一个是张辽,另一个是自己的叔叔陈登,最后一个人自己不认识,不过那双爽浓眉的眼眸闪现出睿智的光芒。此人穿着一声灰色儒服,头戴官帽,颌下留有三寸胡须,面色略显黑,给人敦厚文雅的感觉。
张辽和陈登站起来,迎了上去,道:“子忠!”
那人见陈登和张辽都起身相迎,不免惊奇,这人应当不是个无名之辈,于是也跟着起身,眼睛盯着陈卫看,好像要看透他似的。
陈卫忙道:“文远,呃,陈先生!”
陈登对陈卫还是称自己为先生并没有在意,反而能够感觉出来,陈卫对自己已经不似那么排斥了,于是笑道:“子忠一切安好!”
陈卫道:“安好,一切都好。对了,这位是?”陈卫见能够和张辽、陈登坐在一起议事的,心下好奇,说不定又是哪个三国名人。
张辽一拍脑袋,叫道:“你看我,我都忘记介绍了。子忠,这位是鲁肃先生,字子敬。子敬兄,这位是我的兄弟,陈卫,字子忠。”
“他就是鲁肃?”陈卫心中大呼道,陈卫张大了嘴巴,静静的盯着鲁肃看,仿佛要见证一下眼前是不是历史上那个智慧儒雅的长者!
而鲁肃则是朝着陈卫拱手见礼!
PS:真正的收猛将,收谋士,打天下开始了。十三求支持啊!那个不好意思啊,昨天也是十二点之后突然断网,让十三想传小说都传不了啊。所以今早特意补上!
第一百八十八章 兵分两路,陈卫领兵
更新时间2011-6-25 12:15:03 字数:3520
PS:求支持啊!后面就是一连串的战争,是铁血争霸了,十三求支持啊。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
《三国志注》引《吴书》说,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严整,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言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说的通俗点,就是鲁肃是个文武双全之人,胸中满腹韬略,而且此人最主要的就是有远见,目光长远。
历史上鲁肃迁居东城时,袁术辟鲁肃为东城长,而鲁肃见袁术不能成大事,毅然不受。后鲁肃投靠孙权,与孙权谈论,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最又名的《榻上策》,后来由于鲁肃穷其一生连蜀对抗魏国,期间又是一个人单刀赴会,和关羽谈判,逼迫蜀国割让荆州三郡,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是鲁肃,而不是关羽。正是因为鲁肃促成吴蜀两国联合,才有三分天下。只不过后来,吕蒙消灭了关羽,夺得荆州后,以至于蜀吴两国相继被魏国消灭。可见,鲁肃以江东百姓着想,提出了联蜀抗魏的战略,这就足以证明鲁肃的远见。同时,鲁肃还是个儒将,统兵之才,不亚于当世的猛将。可以说,鲁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陈卫一边打量鲁肃,一边在脑中快速的翻看着历史的记忆。一时楞神,呆立在当场。
面对陈卫的惊讶,张辽和陈登则不明所以。莫非他们认识?
不太可能啊,要是他们认识,子忠应该会发现鲁肃的才能的。这鲁肃因为黄巾之乱和诸侯割据,才举家迁往这东城县。要不是这次和高顺共同夹击九江郡,也就没有机会屯兵于东城,也就不会有吕蒙的举荐鲁肃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