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孤臣孽子_海风中【完结】(126)

  “苏门先生之论”是指《大人先生论》,即《大人先生传》。大人先生的生活原型即是苏门真人。此文开篇写道:“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平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问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象,运去势隤,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着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对这位神秘人物,阮籍极为钦佩,故仰慕、崇敬之情流溢于笔端。苏门“长啸”的故事在《啸旨•苏门章第十一》中有进一步的演化:苏门者,仙君隐苏门所作也。圣人述而不作,盖仙君述广成、务光,以陶性灵,以演大道。……晋阮嗣宗善啸,闻仙君以为己若,往诣焉。方被发握坐,籍再拜而请之。顺风而请者三,承风而请者再。仙君神色自若,竟无所对。籍因长啸数十声而去。仙君料籍固未远,因动清角而啸,至四、五发声,籍但觉林峦草木皆有异声。须臾,飘风暴雨忽至,已而鸾凤、孔雀缤纷而至,不可胜数。籍既惧又喜而归,因传写之,十得其二,为之苏门。今之所传者是也。

  孙广认为苏门仙君之啸是对广成、务光等“仙人”的啸法的传述,主要用以陶冶精神、修身养性,并敷衍为广大无边、弥沦万物的“道”。他的啸如同鸾凤之声,震颤林峦,感动风雨,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真人”即是“苏门仙君”。所谓“上陈”、“下考”、“复叙”云云,乃《啸旨》所谓“再拜而请之”的具体内容。但这些都不能使“真人”动心,而一声长啸却使之开颜解颐。“真人”以优美、雄壮的啸声对阮籍传情达意,阮籍闻之,心领神会,于是创造了“阮氏逸韵”。对此,《啸旨•阮氏逸韵章第十三》解释说:“阮氏逸韵者,正阮籍所作也,音韵放逸,故曰逸韵。”《世说新语•栖逸》一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称阮籍:“嘐然长啸,韵响寥亮。”这种风格放逸的啸声,与孙登“动地”之啸也颇为接近(详见下文)。阮籍是中古时代最杰出的啸者。他受到了“苏门真人”的启迪,并由于独觇其秘、传写人间而万分欣喜。虽然仅仅“十得其二”,却已经不同凡响了。苏门长啸的故事是非常著名的,对后人影响很大。《南齐书》卷五四《高隐列传•宗测传》:宗测字敬微,南阳人,……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测善画,自图阮籍遇苏门于行障上,坐卧对之。

  又《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传》:吴文溥,字澹川,嘉兴贡生。亦以诗名。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宗、吴皆是苏门啸侣的崇拜者,因而追慕不已。而后代其他诗人也常常提及这一段佳话:志士惜白日,久客藉黄金。敢为苏门啸,庶作梁父吟。(杜甫《上后园山脚》,《读杜心解》卷一)

  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悠然意自得,意外何人知?(白居易《秋池独泛》,《白居易集》卷二九)

  惟应逢阮籍,长啸作鸾音。(李商隐《寄华岳孙逸人》,《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三)

  苏门山上莫长啸,薝蔔林中无别香。(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其二,《苏轼诗集》卷一一)

  类似的诗句简直不胜枚举。清•毛奇龄《西河集》卷一四二有《孙啸夫归钱唐》诗,其一云:“托迹苍崖未易攀,风吹海月弄珠还。忽闻天畔金鸡唱,如在苏门一啸间。”也是歌咏这个故事的。

  其二是孙登。葛洪《神仙传》卷六:孙登者,不知何许人也。恒止山间,穴地而坐,弹琴读《易》,冬夏单衣,人视之,辄被发自覆身,发长丈余。又雅容非常,历世见之,颜色如故。

  孙登也是啸术的专家。孙登与嵇康的交往是非常密切的(见本书页220),但嵇康似乎对他的“长啸”并不理解。应予注意的是,由于孙登出现的时地与“苏门真人”相同,所以晋代史学家王隐误以为孙登就是“苏门真人”。《世说新语•栖逸》二刘孝标注:王隐《晋书》曰:“孙登即阮籍所见者也。嵇康执弟子礼而师焉。”魏、晋去就,易生嫌疑,贵贱并没,故登或默也。

  刘宋史学家臧荣绪之《晋书》和唐修《晋书》都沿袭了这一错误说法。这一点清人李慈铭(即李莼客)早已指出:《水经•洛水篇注》引臧荣绪《晋书》称:“孙登尝经宜阳山,作碳人见之,与语不应。太祖闻之,使阮籍往观,与语亦不应,籍因大啸别去,登上峰行且啸,如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籍怪而问作碳人,作碳人曰:‘故是向人声。’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问久之,乃知姓名。孙绰叙《高士传》,言在苏门山。有别作《登传》。孙盛《魏春秋》亦言在苏门山,又不列姓名。阮嗣宗著《大人先生论》,言‘吾不知其人,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交’,阮氏尚不能动其英*,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也。”案郦氏之论甚核,苏门长啸者,与汲郡山中孙登,自是二人,王隐盖以其时地相同,牵而合之。荣绪推问二语,即承隐书而附会,唐修《晋书》复沿臧说,不足信也。(《越缦堂读书简端记》,页255)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