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见他过于紧张,故意拉着闲话:“这个……这个……你的部队现在在哪里驻防?”
孙殿英答着:“在房山。”
“一共有多少人呀?”
“共有6000多人。”他把3000多说成6000多,虽然孙殿英心里害怕,头脑还是清醒的。
蒋介石见孙殿英的神情有所好转,便转入正题:“老弟呀,有人说我对你有成见。”他拿来一张报纸指着说:“《北方日报》上说你这次进京,我会杀害你……”
孙殿英打断蒋介石的话说:“这些文人吃饱饭没事干尽说胡话,委座,我可不信这些狗屁文章……”
蒋介石接着说:“我是相信你的,你重义气,讲交情,就凭这一点我就要重用你。这次来就是要正式委任你为冀察游击大队司令,每月经费三万元,再给三个县的地盘,等队伍有了发展再恢复你军长的职务,这是你的委任状。”
孙殿荚接过委任状,心情十分激动,想说几句感激的话,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心里一急便语无论次地说:“委座,你就是亲爹,下面军长、师长就是亲儿子,谁有错误该打就打几下,该骂就骂一顿,哪有亲爹不打骂孩子们哩。可话又说回来,该萦记他们还得萦记他们,谁家老子能不萦记儿子,你说是不是?”
听了这话,蒋介石感到好笑,他仅比孙殿英大两岁,孙殿英竞说出如此话来。转念一想他是粗人,说话自然粗俗。他走到门口说:“咱们见一次面也不容易,合个影怎么样?”
听说合影,孙麻子求之不得,站起来扶着蒋介石说:“中,可是中,我扶你老人家出去。”
院中有个不大不小的淡水湖,湖边几棵柳树枝叶繁茂,凉风习习,十分宜人。侍从副官搬来一把椅子,蒋介石坐着,孙殿英站着,由摄影师拍照。合完影蒋介石向戴笠交待说:“殿英很久不来南京,你陪着他玩几天。另外照片多印几张叫他带着!”说完向室内走去。
孙殿英望着委座的背影,木呆呆地看了很久很久。
孙殿英被安排在军统局招待所住下,南京被称为三大火炉之一,已是八月下旬依然炎热无比。好在房中安有电扇,踏进房门便凉快非常。他把门关好,躲在屋里不想出去。突然他想起蒋介石上午提及《北方日报》上的文章,很想了解清楚。于是他让勤务兵找来那张报纸,念给他听。文章的标题是《孙殿英进京——自投罗网》,大意是蒋介石素来对孙殿英有成见,中原大战时孙殿英部驻守亳州,蒋介石派革命元老张钫前往劝降,他却把张钫当人质,向蒋要了10万大洋才放张钫回京;前时不尊军令,又在宁夏作乱。这次他去南京无非自投罗网,下场有几种:一是蒋介石新帐老帐一起算,将孙殿英处以极刑;二是目前全国人民抗日呼声日高,孙殿英又是著名抗日将领,鉴于形势蒋介石会将孙软禁在京,不得回冀;三是蒋介石善于玩弄阴谋,也有可能制造车祸,使孙殿英死于非命。
孙殿英问勤务兵:“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勤务兵说:“署名孙玉。”
孙殿英不敢明言,小声骂着:“这个孙玉好大的胆子,竟敢说委员长的坏话。”但他心里却说,这个孙玉不就是我孙家那个张玉娟吗!真是秀才一支笔,胜过百万兵。我那三十六个部将都毫无办法的事,却让她的一篇文章给解决了。想到此,孙殿英暗自说,相面先生说她是贵人,果然不假。今生今世,我一定好好待她。
第二天在戴笠的陪同下,孙殿英到军政部办理手续,晋见何应钦。何应钦字敬之,贵州人,与孙殿英年纪相仿,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他待人接物比较温和,举止文雅,在国民党军中素有“儒士之风”的称誉。可这个儒将今日却在孙殿英的身上发了火。
二人走进何部长的办公室,何应钦正在办公,行礼完毕何部长连连让座。国民党军队中有极严格的规定,长官不坐下,部下是不能入座的。坐有坐相,收腹挺胸,二目平视,五指并拢放在双膝上。孙殿英是土匪出身,哪懂这些。没等何应钦落座,孙殿英已经坐在沙发上,并翘着二郎腿在晃悠。何应钦一脸的不高兴说声:“没规矩!”
戴笠站着,几次向孙殿英使眼色,可惜孙殿英没看见,也没听见何部长的话。
何应钦手拿一根教鞭,走近军用地图说:“孙司令,你的防地在这里。”
孙殿英答着:“是。”
何应钦本想指给孙殿英看,见孙殿英坐着没动,勃然大怒说:“站起来!”
孙殿英走近军用地图,何应钦用教鞭指着:“你的防地在太行山的涉县、武安、林县,一共三个县,每月经费3万元,子弹5万发,这是公文你拿着,每月可向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领取。”说完也没有客套,大声嚷着“送客!”
光有钱和子弹,没有枪怎行?孙殿英本想和何应钦说说枪的事,见他那副面孔也不好开口了。
走出军政部大门,孙殿英对戴笠说:“委座对我很热情,这个人还有点架子!”
戴笠笑笑说:“首都不比外地,大哥应该注意礼节才是,敬公的为人还是不错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