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不放心的李安阳。叫了过去,和李安阳一起在李世民床前守了一夜。
没了李泰的不时噪舌,李世民的作息再次严格的规律起来。
又有着儿女的不时绕膝,排解无聊,李世民的心情慢慢的彻底好转起来。
加上李安阳带人细致入微的照料,还有房遗爱和太医们的精心治疗,在大年初六的时候,李世民终于病体痊愈,再次从李承乾手里接回朝政。
宫里的事儿没挑成,宫外挑不成事儿。加上之前李世民对他有些不满,李泰不得不小心的收敛起心思,再次的蛰伏了起来,只期望趁着年节的时候,能够讨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欢心,让他们松口。允许李泰一家再次返回京城。
只有回京,才能快速及时的掌握京城的情况,方便他随时应变,好作出有利于夺权的安排。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既然不想两人亲生的孩子兵戎相见,而李泰各方面评价确实不如李承乾更适合接位,也就狠下心来,想要彻底断了李泰不合实际的望向。
不出正月不算过完年。
本以为上元节的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没让他返回属地,李泰错觉的以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会容许他留在京城。
谁知,月底的时候,李世民将李泰叫进太极殿,叮嘱了一番,让他二月初即刻返回属地,不得再在京城逗留。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离开太极殿,出了皇宫,一直到回到魏王府的时候,李泰还沉浸在不敢置信的打击当中,没能醒过神来。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伤心、难过、失望、失落、不甘、不忿等等情绪,全都涌上了心头。
凭什么!凭什么啊!同样是嫡子出身,从小的聪明学识李承乾都不如自己,不过就是占了比自己早出生的便宜,合该这个太子就得落在他的头上不成?!
李泰胸中气愤难平,遭殃的不仅仅是魏王府里的瓷器摆件,还有被李泰看不顺眼,不小心撞上枪头的下人。
第二天,随着李泰制造的垃圾同时送出魏王府的,就是入宫替魏王禀报的生病消息。
李世民下朝之后,听说了李泰生病的消息,面色越来越沉,眉头越皱越紧,浑身散发的生人勿近的寒气,连跟了李世民多年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都觉得心里有些压抑,李承乾更是低眉顺眼的立在一旁,乖乖的和长孙无忌三人一起当柱子。
“太医怎么说?”李世民声音里压着怒气,问道。
好儿子!真真是孝顺的好儿子!昨儿个才跟他说了让他收拾收拾后天离京返回属地,出宫进了王府就砸了不少瓷器摆件,还重责两三个下人,那三个下人能不能撑着活下来还不一定。
自己还没训斥他,他倒好,今儿个就报上来生病的信儿。
很好,很好!他这是当大家伙儿都是傻瓜呢?还是想让世人说他李世民不念父子亲情,冷心冷肺的非要赶着病中的儿子回属地?
“皇后娘娘已经命了太医去看过了,派的是院正黄太医,回来说,魏王殿下是思虑过度,气机郁结,调养两日便好。”知道李世民正处在暴怒的边缘,李安阳小心的快速回答道。
“思虑过度,气机郁结?很好!”李世民讥讽的重复道。
当年那么一个粗枝大叶的齐王,借着养病赖在京城不走,生生的在京城养大了不该有的心思。
好不容把心思大的李泰找理由打发到属地,现在他竟然也学李佑想要借病赖在京城,所图为何,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李承乾顾念手足亲情,顾念着自己和皇后的心情,处处对他忍让,处处迁就于他,而他,却步步紧逼,何尝看明白一星半点儿,何尝是真的顾念亲情?
也许,正如长孙无忌所说,自己不该一时生病心软,将李泰叫回长安,徒惹的自己心烦,也平白的给孝顺太子招惹麻烦。
现在想想,自己病中,李泰在自己寝殿里的作为,怕是并不是担心自己的病不会痊愈,而是担心自己的病好的快,让他没办法找乾儿的麻烦吧。
这就是他口口声声标榜的孝心?
回想起来,李泰虽然口口声声称孝,话里话外总是说他的孝举,可哪样举止是真正的孝顺了?
而李承乾,不论代理国事的时候多忙,每天总会早晚来寝殿探视,并将朝堂上的事情条理清晰的简述于他,回回总在殿外叮嘱李安阳细心照料,有事即刻叫他。口中却并不提一个孝字,也不是在自己面前为自己的孝举邀功。
谁是真有心孝顺,谁是有目的的做表面功夫,细细想来,全然一目可见。
在这一刻,李世民心里真的是对李泰失望透顶。对李泰做出的这样打他脸的行为,感到生气,甚至,愤怒。
“传旨,将太医院新进的太医王廉和陈宇,赐给魏王,责令他们一路小心伺奉魏王,与魏王一同折返同洲。后日启程,不得有误!”李世民面无表情,一字一句地说出了口谕。
“是皇上。”李安阳怔了一下,直到被李世民瞪了一眼,这才慌张的应了,转身退出去太极殿,找人去太医院和魏王府传达皇上的口谕去了。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铁青的脸庞,张了张嘴,又无声的闭上了。姿态摆出来就行,话却不能真的说出口,不然过犹不及,自己遭受鱼池之殃倒还好说,万一适得其反的话,才是真的留下麻烦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