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衙内新传_斩空【完结】(1077)

  第二天上朝,高强便将昨夜与余睹地密约奏明赵。这日并不是逢五朝参之日,殿上都是两制官以上的大臣,二十多人听地明白,辽国居然有意交还燕云,兵不血刃能达成祖宗之素愿,这是何等的荣耀!高强这厢话音刚落,两旁连滚带爬就出来几位大臣,慷慨涕泣地赞颂起赵圣德,能超迈前代,告慰太庙云云,当时殿上一片鼎沸,赵亦是满面红光,兴奋不已,足足半个时辰,众人的头脑才算安静下来。

  一旦没有后顾之忧,宋朝这些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的大臣们脑筋开动起来,那还是相当能算计地,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立时就推想出无数可能,亦提出了无数建议,说起来头头是道,好似个个都是谋国之能臣。高强看着这般热闹景象,心里着实感慨,要不是本衙内苦心孤诣,十年经营才有如今地局面,你们这帮大臣脑子再怎么好用,也都是临时抱佛脚地勾当,能济得甚事!

  好在大局分明,虽然这样地讨论效率是低了些,众文官相互间意见相左时又不免要吵闹一番,争执几句,两个时辰之后,好歹是拿出了一个方案来。首先这使者定然是要派地,人选呢,一事不烦二主,仍旧命翰林学士知制诰叶梦得充任,不过这次可是货真价实地索讨燕云,不给就要开打地,为了安定叶梦得之心,赵特旨加他同知枢密院事衔,算是入了宰执,不过这个衔头一般只是挂名,不管枢密院的事机。可怜叶梦得是赶鸭子上架,退也没得退,只得一边腿肚子抖抖,一边谢主龙恩。

  其次为了避免辽国反悔,或者天祚不许割地,运粮北上的车仗要大张旗鼓,车上插起小旗,说明是南朝援辽的军粮,一面又要遣人在燕云各处大肆宣扬,说道辽国有意交还燕云,以换取南朝的援兵。这两下一相印证,由不得百姓不信,须知燕地连年饥,已是民不聊生如今天祚这般征发已经使得民怨沸腾,一旦得了南朝援手,势必人心皆定,自以为将归南朝,得享太平,倘若他日辽国不愿交割燕云,燕地百姓焉肯与辽国一同赴死?大宋这厢出兵,那才是顺天应人,名正言顺了。

  第三便是调集兵将官吏,预备收复燕云与及驻守诸事。这本是枢密院事,赵也不来多问,但燕京收复以后的行政治理工作可就要着手措置了,众大臣职责所在,也纷纷进言。扰攘半晌,到底平燕事是高强一力赞成,他说话还是分量最重,赵几乎是言听计从,御笔定下燕云一旦收复,设燕山路与云中路,燕山路宣抚使委任现任济州知州兼知梁山军事张叔夜,云中路宣抚使委任现任沧州知州何灌,这两个皆是知兵之人,堪为边守。

  至于燕云两地恢复后地行政,则以因循辽制为先,先务安集当地百姓,后方可徐徐清丈地亩。重定黄册。议行诸般権货和买之法。高强着重提出这一点,乃是因为他手下人等连年自北地辽国贩盐南来,那辽国地白盐质优价廉,大受欢迎。挤兑得官盐价格也上不去。宋地百姓尚且如此,辽国百姓更不用说,若是收复燕云之后径行宋法,搞什么食盐権买,搞得燕地盐价腾踊。定然大大不利燕地安定团结地大好局面。

  诸事议定。便请辽使上朝。赵将言语细细抚慰,又提及两国友好,燕云汉地自后晋时入辽。至今已二百年,如今辽国既无力抚循,可交还南朝,以全黎民百姓。张琳与耶律余睹当然不能立刻答应,

  回返上京去请示天祚第,赵便命叶梦得充使者起行一员,依前派遣护卫官兵百余人,携了国书,与辽使一同起程往上京去见天祚。为显南北两朝交谊深厚。特命将是年岁币银绢提前发解出境。仰河北各路克期办集,额外更赠与粮米十万石。

  张琳和耶律余睹心中惴惴,仍要谢恩拜别。领了赐宴方去。一行人个个心事重重,这一路走来也无多言,到得雄州白沟驿时,却见那河间府地铁路业已筑到此间,白沟河中正在修筑石拱桥,一派热闹景象。

  耶律余睹见此,自知大宋决心非常,这许多人力物力投了下去,河东河北两处边境更陈兵近三十万,所谓不割燕云便要夹攻云云,绝非虚声吓,这修路造桥,不正是为了将来开战后向北运送兵马粮草之用?错非信心十足,亦不敢如此大举。

  等到了州州城,但见大批车队业已编整,清一色的四轮驴车,每车载银五千两,或绢五百匹,共计四百余辇。契丹岁币银绢的品质向来有数,张琳等抽检合格,又点较数目清楚,方谢过宋使,又问所言十万石军粮何在?

  州知州现在是常胜军右军统制刘琦兼任,见辽使问及,便称十万石军粮非细,车辇须用三千乘,一时无从措置,今已遣船自海道北上,请辽国在界河入海口处备小船运。耶律余睹见说,亦觉有理,便顾自出境,见着前来迎接地耶律大石,将接粮之事发付于他,自己则继续北行,穿州过府,一路往上京去了。

  那耶律大石虽是刚强,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来在燕地军粮筹措不易,北边天祚那里又连番催逼军粮,正在焦头烂额,闻听南朝有十万石粮米佐军,明知未必皆是好意,却也推辞不得。当时送走了使节,便率军东下,沿途拘刷官民车仗驮马,以便搬运之用。

  数日后到了界河口,此处便是今世塘沽左近,为因界河河道无人疏浚,因此海船无从驶入,皆在河口外下了石靠泊。耶律大石望见河口外无数大船停泊,心下暗暗吃惊,南朝这般轻易便运送了十万石粮食过海,能运粮就能运人,而辽国素来无有海防,万一南军从此上岸来攻,如何抵敌?一时也无暇细想,打旗号向船上说明自己身份来意,那边便有小船登岸,当先二人一为石秀,一为扈成,郎舅两个从梁山军调集漕运粮米和船只出海到此,见着耶律大石前来迎接,石秀便笑说自己千斤重担也可交卸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