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来回踱步,越想越妙,不由得喜上眉梢,拍拍刘晏地肩膀道:“刘兄真乃大才,方今用人之际,我帐中正须才智之士,刘兄可有意助我?”刘晏自然是顺杆爬,连说固所愿也,不敢请尔,高强便委他为宣抚司参谋,军前听用,其八百骑子弟兵亦作为敢勇效用,隶属宣抚司麾下。
事不宜迟,高强便即将耶律余睹又请了回来,将适才刘晏所献之计与他说了一遍,叫他这般依计而行。耶律余睹听说要造谣生事,初时还有些疑虑,高强便劝他,说道一不作二不休,如今天祚帝被奸臣谗惑,契丹国势危殆,他若能引来宋兵相助,存续大辽国祚,亦算是名标青史地功臣。“都统一心为国,眼前地区区声名却顾不得许多,待他日御宇澄清,都统为大辽佐命之臣时,自然处处分明。此所谓曲线救国之道也!”
还别说,能听进去“宁与友邦,莫与家奴”这等话地人,确实具备了汉奸思维,当耶律余睹听到“曲线救国”这四个字的时候,眉宇间愁云顿时一扫而空,整个人都精神奕奕,向高强慨然道:“相公可谓知我!但得存我大辽国祚时,我余睹区区一身又算得什么?相公放心,但有何驱使处,余睹任尔东西,必当尽心相助。”
于是次日一早,高强便将耶律余睹发付出紫荆关去,将他骨肉军帐千余人亦皆放还,只留了其正妻一人,嫡子二人,送往河间府安置,权作人质。耶律余睹到了紫荆关外蔚州之地,便即大肆宣扬国中奸臣当道,天祚为人胁持,把自己说成是辽国无比的忠贞之士,其政治主张自然是要和南朝大宋结好,交还燕云汉地,两国永为兄弟之邦。
这边高强便用宣抚司地名义致书契丹,言明此事。书到耶律大石手中,他虽然大骂不休,却也不敢怠慢,便命人快马加鞭,送往上京,途中听说天祚帝已经到了中京道阴凉河一带,指挥防秋事宜,于是使节又转往行在。
南北消息传递需时,高强在每日的呈奏札子里写明此事,送往朝廷后,便即不理,依旧紧锣密鼓地预备进军燕云。每日里燕云两地地消息流水价传来,今天说是顺州有饥民抢粮,契丹护粮官军大肆杀戮,血流成河;明日又说燕京武清县有数百大户受了大宋粮食援助,以答允一旦王师进军至此,必竭力佐军;边境上逃亡南来的百姓络绎不绝,契丹官军士气低落,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燕地民心涣散,将士无斗心,高强这边则是此消彼长,官军士气高昂,只待“的日”的到来,便即挥兵北上,收复这片沉沦北国二百年的汉人疆土。
十二月二十日,有天祚使节,驸马萧特末自天祚行在赶来州,说道是奉了天祚旨意,来与南朝讲论交还燕云之事。此时耶律余睹亦在州军中,闻听是此人为使,不禁喜上眉梢,忙即求见高强,说道此人与他自来是一党,当日只因起事仓促,萧特末领兵在外,不曾知会他参与其事。如今天祚既知耶律余睹在南,复遣此人前来讲论交还燕云之事,必是天祚迫于形势,只得应允南朝之议,两国可不烦刀兵,交割燕云。
“有这样的好事?”尽管对此结果抱着极大期待,高强还是半信半疑,不管天祚帝原先是作何想法,自打余睹兵败南奔之后,朝中势必是萧奉先一党占了上风,怎会任由天祚帝作出这样的选择?
不管怎样,辽使在最后时限到来前南来答复,总是一个较为友好的姿态,比一言不发死抗到底要强。当下高强便命宣抚司上下整饬一新,文官换新装,武将俱披带,大开辕门,延请辽国使节萧特末。(
第五十三章
本以为契丹人乃是草原民族,不当弄许多斯文,想不是这等,比我大宋朝的圣旨制词也差不了多少。”高强一面听来使萧特末宣读国书,一面肚里嘀咕,好在来到此间看了不少制词文告,勉强不须翻译。
这国书并未象高强梦里最狂野的想象那样,直接交还燕云各州,南北两朝永为兄弟之邦,辽国反以大义相责,说道两国盟好百年,地自有分,前此许割四州已是念及盟约,不忍妄动刀兵,生灵涂炭;不想南朝得寸进尺,竟要燕云全土,实不堪言。辽主本有心不许,奈何两朝百年不识兵戈,故遣使人宣讲祖宗盟约之美意,俾南朝细思云云。
“说白了,不就是又舍不得割地,又不敢动手打么……”高强听罢国书,更不去理,便向来使萧特末问道:“使人自国中来,可知本朝使人叶学士一行安危?”
那萧特末情知不妙,硬着头皮答曰,叶学士一行人俱皆安然,只是南朝国书实不堪受,当留于上京徐徐计议。高强一听就明白了,不就是扣留了使人,权作人质么?好办!“使人所携来国书,亦多不识之处,还请权留本朝徐徐计议,州中既有馆舍,请使人安居。”你留人质我也留,大家比着来吧,看来之所以派了这驸马萧特末前来下书,并不是什么辽主示好之意,多半是那萧奉先捣鬼,教此人来送死来。
萧特末来时原亦知有此,当下亦不作态。昂然便去。这厢高强在帅座上一拍,喝道:“众将士!燕云本为汉地,沦落腥膻二百年矣!而今辽势已弱,我众方盛,收复失地此其时也,来日定当出兵,必当尽取燕地而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