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高衙内新传_斩空【完结】(1162)

  梁士杰这一下便觉出不对来,前几日招集手下商议这三件事时,燕青也曾与闻,当时怎么不见他说及禁榷之法要与中国有异?再一看赵 的脸色,全神贯注在听燕青说话,登时(炫)恍(书)然(网)大悟,肚里暗骂该死:“成年打雁,今日教雁把眼 了,这厮竟是有意以此晋身!”

  明白归明白,现在出来打断燕青的说话更为不智,梁士杰一双眼睛骨碌乱转,一时间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要知道一向以来,在理财方面他都是承高强的意旨行事,自己并不擅长这方面,仓促间要怎么和这两个浸淫多年地理财老手较量?

  却听燕青向赵 道:“陛下,臣以为,盐茶等法自须当行,惟燕民一时不得适应。方今燕地濒海,民可自行煮盐,云中亦有盐池近边,是以可于燕山路独行盐引法,令彼处得盐,就于彼处行销,且莫论盐价高低,引值几何,先教其地百姓习于榷盐之法,而后再徐徐将盐价递升,最终始得与中国统一。如此则燕民既安,中国亦可免受其患。”

  “茶则北地所产甚少,而其民多食腥膻,自然倍加需用。臣以为燕云地接虏中,每年边市榷场均需大宗茶叶交易,可令仍依往年易茶之 法,茶引只及白沟旧界为止,而于燕地别行茶引,于旧界上受茶,燕云各处贩售。既有虏中市易茶叶之利,谅来燕云茶价亦当随之腾升,待与中国相等时,即可将茶引通行无阻。只是此法须得我朝与北虏开市贸易方可,如若不然,则只得募商贾自行贩茶售于燕云百姓,但得民怨不集于朝廷,也就是了。”

  燕青一番话,说得赵 若有所思,百官交头接耳。高强看看燕青,心说你倒是厉害的,把事情说地这般似是而非,好似我的主张过于保 守,而梁士杰地办法就太过冒险,只有你最得当!没法子,对于从商业中发展出来的市场价值理论,纵然宋朝的士大夫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算得上是最熟悉经济地,他们也绝对不能在这么短地时间内消化领会,这也正是为什么高强要倚仗着应奉局完全不受朝廷文官挚肘的优势,才能发展出自己一套理财体系的缘故。好比王安石的那一套,本身就颇有缺陷了,偏偏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还是过于超前,加上权威又不足,结果就是变法变到后来越变越走样,最终变不下去了。

  其实真正代价最小地办法,高强刚刚反讽梁士杰地时候就已经说出来了,就是发补贴,不过不是给百姓,而是给商人,一方面培植当地和大宋接轨的商业体系。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民间资本来缓解朝廷财政地压力。这样逐年减少补贴力度,最终达到统一市场。至于对商人地补贴费用从哪里来?很简单,举债就是,如此就可以利用整个大宋地经济体系来消化这一笔支出了。不过呢,反正高强和燕青之间有默契,他也就不来拆穿燕青地说法,反而是作皱眉无奈状。

  梁士杰对于燕青地说法也是似懂非懂,不过他是一个很合格的官 僚。官僚地做法一般是,对我有利的就是有道理的。既然燕青说还是应当権盐茶,那么这就是对他有利地。至于具体地措施,难道梁相公刚刚有说到具体地

  ?这只是燕青加以演绎了一下而已嘛!

  于是梁士杰推波助澜,几位党羽再一起哄,这条就算通过了。表面上看起来是双方大致平手,高强略微吃亏,其实得益的只有燕青一个 人。只是单从表情上看来,燕青完全是无动于衷。依旧潇潇洒洒地行礼如仪,回到自己那右史地座位上去作记录员了。

  然后说到方田均授法,要清丈田亩编订黄册。这等事对于新纳领土是免不了的。只是高强说起当初平燕之时。有许多当地“义民”用各种方式相助王师,的是有功之臣。业已承制授官有差,或者只复其家租税。按照大宋的田赋制度,对于官户是一律免税地,因此高强请求免丈这些官户的土地,而要重点清丈那些契丹人侵占汉人的田地。

  高强心里也清楚,燕云的契丹人其实有很多已经汉化,他们也是种地地,然而这样一行方田法,汉官势必会趁机欺压他们,打着民族的旗号去夺取他们的土地。可这也是么办法地事,谁教契丹人二百年来从燕云得了那么多好处呢?也该是叫他们付出点代价地时候了,况且一味拦着朝廷里这些官员,不许他们沾手燕云地话,人家道你打下燕云山前八州,金山银山自己一个人独吞,谁不眼红?知识分子要阴人的话,那可是防不胜防地,早晚参你一个挟朝廷自重,对燕人市恩,进而参你是意图自立,有不臣之心,那可就糟糕之极。

  关于燕人官员的任用,这次是叶梦得出来谏言,称说燕地甫平,朝廷不明当地风土地情,确实需要当地官员相助,是以十年之内,通判以下官员须得有半数燕云之人,通判以上方可依照朝廷的 选法加以任 用。这些大臣官做得高了,家财自然也会多些,想来也不在乎进京求官的这些花费,还会感激朝廷给了他们一个入朝为官、进入大宋权力中枢的机会。

  一番明争暗斗之后,已是午牌时分,大殿上的争论终于告一段落。赵 累的不行,心说这幸亏是五天才有一次这样的大朝会,以后再有这类大动作,尽数丢给三省和枢密院去争吵,吵完了才好拿上殿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今天梁士杰也算是占了些便宜了,起码在高强最为权威的理财领域,梁士杰有了燕青的帮助,并没有落了下风。是以散朝之后,阁门外一群大臣围着梁士杰寒暄奉承,包括参政大臣张克公亦在其中。不过郑居中站在一边,心里可就有些苦恼了,那日原本与高强商议好了,要合力捧了梁士杰上位,可是看看今日梁士杰和高强互别苗头的架势,这两个显然不对盘,然则那便如何是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