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亡宋_作壁上观【完结】(257)

  五千大军不算多,却也是两个营了,虽然攻不了城,也能吓一吓他们。

  但是,这五千人完全不是这么想的。

  带不进大型攻城器械,也不需要带。因为峡州城墙,一共才两丈多高。

  一个个简易的云梯很快就出现在了峡州城墙之上。

  一对对兵卒不畏生死的冲了上去。

  应为,战前,有一个人到过营地。

  这个人,可以说是一部分人参军的原因。也是一部分人参军的向往。他的成就,也是所有士兵所有将军的最求。

  古往今来,能和其匹敌的,绝对不过百人。

  要知道,这是古往今来。

  这个人说了一段话,激起了所有魏国军的战意。

  峡州守城只是感觉,这群人疯了不成?

  百里江山,如此娇媚。

  却燃起百里火烟,如此惨烈。

  江上,打起来了,但是此次,宋国水师却有上游之利。

  这一战,魏国虽然不是姐姐败退,却也凄惨的要紧。

  鏖战一夜,宋军退后,方天定也带着水师退后了。

  一夜之间,峡州城墙已经破碎的如同多年无人照看的房顶。

  而江陵边军也死伤了将近七百人。

  虽然比不上一些大的攻城战,但是在小规模的攻城中,这已经算是比较惨烈的了。

  虽然峡州方面没有统计,但是可以想象,两千残兵,在城头和年轻力壮的魏国兵厮杀,是怎样的后果。

  峡州城守焦头烂额,天黎民时刻亲自到了城头,生怕已经在深夜退下去的那些个魏国军又再次杀上来。

  因为黎明时分是人精神最松懈的时候,那个时候守卫很容易睡着。

  城守亲自上城头,结果魏国军根本没有进攻。

  初晨,那些魏国军依旧围在东门外,只是,怎么好像少了很多?

  宋军水师,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住在岸边的兵寨中的,这些消失的人?

  越往后想,城守越觉得毛骨悚然。

  许久之后,城守大喊道:“毛磊!”

  城守的一位近卫压刀而来,单膝跪地道:“吕大人,有何吩咐?”

  吕城守沉声道:“派遣所有的斥候,务必突破魏人防线,通知水军大营,谨防魏国军偷袭!”

  偷袭,自然得杀人,水师人都在时,明着进攻,魏国边军还没这个实力,但是人全部到了江上和魏国水军打仗时在偷袭,又能有什么用。

  所以,这支军队一定会守在那条官道之上,然后趁着方天定船队没有发起战争的时候偷袭营地。

  而时间似乎也只能是晚上。

  若是日夜无眠,宋国水师到底能坚持多久。

  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宋国船队又如何能一直维持在峡州附近?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城守能考虑的事情了。他只是需要,把这个消息传送到水军大营去。

  只是。

  路上,数名明骑,从官道上冲往江岸。

  他们是被遗弃的诱饵,当然他们几人也知道。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

  那种悲愤的气息似乎感染了胯下的马儿。

  一匹黑马一匹枣红,一匹少见的花马,三匹马的速度,怎样看也不止九十里的时速。

  一个时辰,两百里的速度,这条路不过五里,那里能让它随意的跑。

  三匹马刚刚走过官道的一半之处,三只流失飞落,一支插在了马臀上,一支穿过了黑马骑士的腰腹,一支则是夸张的偏到了对面的崖壁。

  又是一轮流失,率先中箭的黑马骑士猛然落地。

  没有了骑士,惊魂间,黑马朝着旁边加速一跑,挂到了一块凸起的石头,马腿拌断,重重砸在地上。

  花马与枣红马都是一声短嘶,竟然再次加速走了。

  那花马臀上,竟然插着一把匕首。

  三人最终也没能逃脱,第三轮四轮箭支后,倒地不起。

  山间,不管如何高的山,人总是能上去的,只要你想上去。

  虽然,有人在北面向阴处踩到青苔滑落山间,但是其他人却是缓缓地翻上了山。

  只可惜,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他们还熟悉这座山崖这些山崖。

  一队队弓手的箭头,如同嗜血的蛇头,如同吐着芯子的蛇吻。

  终究,不可能有人能通报消息。

  而,就算通报了消息,又能有什么用。

  方天定确定正面猛攻峡州城然后转而骚扰宋军水师大营的计策一确定,便不怕郭德威知道他的计策了。

  知道又如何?难道郭德威还敢让水军变成步兵冲上官道在狭长的官道和魏国边军打一场?

  要知道水军虽然要训练拼刺训练白刃战但是毕竟不是步兵。

  而江上,本该随着湍急的水流顺江退下的魏国船队竟然没有退走,而是在峡州下游一处找到了一个山坳,而蒙蕫巨舰则停在山坳外侧,竟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建议营地。

  只需要少数水手滑动浆便可以保持不退。

  这个山坳也是方天定决定这个战术的基点。

  有了这个基点,才能在水上长时间作战。

  只是,蒙蕫若是半船员,可以携带将近四个月的粮食补给,而携带满船员,却只能有二十多天的补给。

  当然,方天定不准备打二十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