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39_引弓【完结】(546)

  “货币发行权呢?”

  “两个银行在五年期内,各发一千万。”

  “徐尚书上调大都督府,各省怎么处理。”梁梃楠终于回到了行政的问题上。

  “取消省级建制,设立州级,州下辖县,原有府州道一律拆散。现在三省一共设立十二州。湖北四州:鄂州(武汉),襄阳,峡州(宜昌),荆州。湖南三州:岳州、长沙(含株潭)、郴州。广东五州:广州、雷州(含南路)、东江、西江、琼州。”

  “不是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行政主官么?”范中流又提问题了。

  正文 30刺史

  更新时间:2011-9-15 9:02:13 本章字数:2527

  刺史

  “没有,的确没有足够的行政主官。”楚剑功头疼的说:“黄埔毕业生,以及今年科举新取的守缺锐士,都没有行政经验,让他们骤然担任州一级的主官,正四品的刺史,他们会把事情弄砸的。”

  “所以十二位刺史中,只有广州刺史高不胖有行政权,武汉的刺史是从军队中调一名参将,他将在徐继畲的直接指导下行政,而其它的十位刺史,都没有行政权,只是监察机构。”

  “监察?”

  新任吏部尚书徐继畲解释了刺史的工作:监察下属各县的行政。

  现在各个县衙,基本上都是由投靠的旧官吏和黄埔的军官转地方混编而成。黄埔的军官太缺乏行政经验,很有可能被下面的官吏耍得团团转。

  刺史则以《行政细则》一册,逐条核对县令的工作,保管全州的税收,并有人事任免权。在与县级下属的斗争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政经验,为夺取全国政权做准备。而吏部将以尚书为首,组成行政巡查团,在三省来回巡视,解答刺史行政上的疑难

  楚剑功听着,默不作声。徐继畲所说的,的确是他的意思。但他还有另一层考虑。楚剑功在前世的时候,时常听说“地级”机关过多,要“省管县”;但读过的书籍又告诉他,为了强化农村的动员能力,“地级”,包括“专署,大市”等等机构,自一直是在不断强化中。

  那么,哪一种说法对呢?或者依照19世纪的通讯交通能力,“地级”必不可少?比如清代本没有“道”这一级,但省下直管府,却是力有未逮,导致最后“道”不断强化。

  所以现在共和将府、道两级合并为州,将原先的州、直隶州、厅都分解成县。现在的州只有监察职能(武汉、广州除外),如果以后行政过程城中发现省直管就可以,那就直接合并成省,反正随着共和的扩张,省级机构一定要恢复。如果发现州级必须要有行政权,那么现在已经搭好了架子,培训了刺史,到时候往州府填人就可以了。

  徐继畲还递交了品级的预想。楚剑功本人比较腻味品级这个称呼,他希望采用唐代散官。但现在确立级别,确实有行政上的需要,而直接采用品级,也让投效的旧官吏熟悉,不会引起混乱,也只好捏着鼻子暂且将就。

  徐继畲设定的品级:

  徐继畲设定的品级:

  正一品:空置,以示谦逊

  从一品:尚书

  正二品:寺卿(现在只有卫尉寺卿叶岚一人)

  从二品:布政使(三省皆空置)

  正三品:侍郎、少卿、按察、学政、防御各司(仅广东防御使陈日天一人,其余空置)

  从三品:刺史(刺史以上,无职不设,除博士外,不加虚衔)

  正四品:判(厅)事(含各部、寺、司、州下属各厅)、(州)通判

  从四品:县令

  正五品:郎中、

  从五品:候补郎中、县丞

  正六品:员外郎、主薄、乡员外郎

  从六品:候补员外郎

  正七、从七:吏员,有时也给各个保长、甲长加衔。

  “保长?甲长?”李颖修看到这两个名词,问:“我们上次说要把保甲改编为村民互助组织,与锦衣卫的村民自卫队组成平行的双重机构,进行得怎么样了?”

  “很难办,农村,真是麻烦。”楚剑功叹了口气,“改造旧农村,真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在很多村,我们希望穷苦一些,年轻一些的人来当甲长,可是大小伙子都不敢站出来,见着他们族长还要磕头。不过锦衣卫的发展倒是不错,现在每个乡都有一个百户所,50人左右的正规武装作为骨干,每个村都有设了堡垒户。”

  “居然连改造保甲都这么困难……”李颖修沉吟道。

  楚剑功知道他后面一句话是:“温和的改造也太麻烦了。”这本来是约好的双簧,但半天没见李颖修说出来。于是楚剑功自己开口:“温和改造太麻烦了,我们不能再有幻想,只好上手段。明天开始,在全统治区内,推行‘剪辫、放脚、甄别’三项政策。”

  “剪辫?我们不是一直没有强制剪辫吗?”梁梃楠问。

  “是的,但现在局势不同了,湖南的局面比广东要复杂得多。”楚剑功解释道。

  对清廷抱有坚定忠诚的人会拒绝剪辫,这样就会暴露。而虽然仍旧认为清廷是正统,却性格软弱的人,会减掉辫子,这也就在心防上开了一个口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