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台,这是我魏字军该发放的粮饷武器,请你仔细核实一下,不要少了半分。”魏季尘见那官员直愣愣的忘了动作,不由拍了拍桌子提醒道。
“魏字军,等等,你说你是魏字军的?”那官员先是皱了皱眉,接着有些惊讶的继续问道:“是魏季尘的魏字军?”
魏季尘看了看这位留着两撇小胡子,身材不高,脸颊稍显消瘦的官员一眼,笑着说道:“想不到兄台也听说过魏某之名。”
那官员眯着眼睛回道:“老弟死神之名,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魏季尘虽然因为威望值的原因,虽然高调做人,但是他不希望自己太过引人注意,这是个互相矛盾的问题,就看魏季尘怎么把握好其中的度了。
“这位大哥太过夸奖了,些许小名,何止一提。”魏季尘收敛住笑容,严肃的说道。
那官员又羡慕的看了一眼魏季尘身上穿着的正二品武职总兵服饰,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弟小小年纪就能领兵作战,大哥我还在这送送武器粮饷,真是天壤之别啊。”
这官员倒是会打蛇随棍上,魏季尘方才不过时为了礼貌,而称他一声大哥,但是看他叫的热络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双方的交情有多深呢。
魏季尘越看此人越觉得有些眼熟,但是印象中还真不认识此人,真是奇哉。
那官员翻看了一下清单,边翻边笑着说道:“你这两营人马大炮倒是不少。”
他光从弹药的数目之上就能推测出大炮的数量,看起来不像是没有带兵打过仗的人啊。
“这位大哥,请问贵姓大名。”魏季尘等到他看完,不由抱拳问道。
那官员淡淡一笑,说道:“某是项城袁世凯。”
竟然是袁世凯,难怪会那么眼熟,自己确实没有亲眼看过他,但是前世在一些书籍资料之上,看过他的相片,因此看起来才会眼熟。
不错,袁世凯从朝鲜逃回来之后,成了一名赶赴粮饷武器的后勤官员。
而袁世凯之所以羡慕魏季尘能够统兵,这也是有出处的。
要说这袁世凯也算是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类似的话有深刻的认识了,曾国藩有湘军,李鸿章有淮军,才被人称为“中兴之臣”。
就算是他叔祖袁三甲也是因为有兵马在手,才得建功立业。所以他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有几根“枪杆子”拿在手上。
很早以前在朝鲜之时袁世凯就阴谋想谋夺“东家”吴长庆的庆字军,可惜功败垂成与老上司吴长庆搞成了反目成仇。
后朝鲜东学道起义,身为“朝鲜太上皇”的他以为自己领兵的机会来了,却不知是被日本人摆了一道,日本驻朝公使大岛圭介告诉他:慰亭啊,你就放心向国内请求让大清出兵吧,我大日本帝国肯定不会出兵的。。
为了个人能猎取权势,袁世凯就这样被大岛圭介摆了一道,积极联系朝廷主张清政府对朝鲜派兵,可惜清军一到屁股还没坐热,日军也随后就到了。
袁世凯这下急了,赶紧装病请求回国,还没有得到李鸿章的同意,便化装成平民从仁川逃了回来。
回国之后的袁世凯自然没有了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这个官位了,因为朝鲜都被倭人占了,倭人还侵入了中国东北,朝廷还设这个虚职干嘛。
回国后的袁世凯一心想要领一支军队上前线,乘机取得军权,但是李鸿章对他不听自己命令就私自回国很是不满,因此决定先晾了晾他,让他当个赶赴粮饷武器的后勤官员。
袁世凯之所以懂得一些行军作战之法,那是因为他在朝鲜时帮助过朝鲜训练军队,但是从朝鲜军被日军一击便溃,就能看出袁世凯领兵打仗的才能确实不怎么样。
领兵打仗的才能不怎么样不要紧,就像刘邦说的一样,我打仗不知韩信,我搞后勤不如萧何,但是我善将人,所以我刘邦能够取得天下。
袁世凯日后就很好的再一次诠释了这句老话,不过他现在还是一名无兵无将的运送粮饷官员。
魏季尘一时间便想了这么有关于袁世凯的信息,没办法,谁叫这哥们是个名人呢。
“原来是总理朝鲜大臣袁大人啊。”魏季尘一脸激动的说道。
“什么总理朝鲜大臣,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袁世凯稍微有些尴尬的说道。
魏季尘摆了摆手,真心实意的说道:“要不是袁大人在朝鲜稳定十余载,说不定狼子野心的倭人早就动手了,魏某对袁大人的手段佩服得很,硬是以一己之力延迟了中日之间的战争。”
魏季尘这样说,倒也没有错,早在1884年的时候,日本人就企图趁中法战争的机会谋取朝鲜,要不是有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那个时候,或许中日战争就爆发了吧。
袁世凯淡淡一笑道:“往事都如过眼云烟,都是因袁某之故,才失去朝鲜,这让袁某痛心疾首,袁某真希望能像贤弟一样,领兵击退倭人的进攻,以图赎罪啊,贤弟这样的青年才俊,这是袁某所敬佩,希望结交的。”
袁世凯果然善于笼络人心,这短短的时间之内,他对魏季尘的称呼就一变再变,从原来的老弟,变成了贤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