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倭人是三万余人,我大清国在鸭绿江边的军队也是三万多人,朕就是想不通,作为防守一方的我们,为何会一败再败!我大清国的祖宗基业就要败坏在你们这帮无能之辈手中了。”光绪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的指着下面怒骂。
东三省为满清龙兴之地,连龙兴之地都被倭人占领,光绪实在是丢不起那个人啊,由此才大为震怒。
“咳,咳!”
宝座后面的帘子中传来一声轻轻的咳嗽声,紧接着一声软绵绵懒洋洋的女声响起:“皇上,今儿个你着相了,要注意皇家仪态。”
光绪微微一弯腰,对着后面轻声说道:“亲爸爸教训的是。”
“继续吧!”帘中人又说道。
光绪这才转过身来,直接注视着北洋大臣李鸿章道:“李鸿章,李大人,你倒是说句话,和朕解释一下,为何倭人在花园口登陆了十多天,我们才知道消息,你手下的那些军队都是干什么吃的。”
倭人第一军在进攻鸭绿江防线的同时,大山岩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余人却在日舰的掩护之下,从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在此地竟然没有设防,犯下了极为严重的战略错误。
伏在地上的李鸿章悄悄擦了一把冷汗,用略显惶恐的声音回道:“皇上,臣罪该万死,臣实在没有料到倭人会如此胆大包天啊。”
“你的北洋舰队呢?为什么缩在威海卫之中不敢出战!”
“回皇上的话,北洋舰队在黄海之战中损失颇重,如今不是倭人舰队之敌,只要死守港口,占着地势,才能与倭人舰队一决胜负。”李鸿章毫不犹豫的说道。
李鸿章的话语刚落下,跪在他前面的军机大臣翁同龢却阴阳怪气的说道:“李大人这是在保存实力吧,我大清国上上下下几百万的军队,难道还比不过倭人几万人的军队!如果北洋舰队能够早点出击,击敌于千里之外,倭人何至于侵入我国门之内,对此,李大人恐怕要负全部责任了。”
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身为清流派领袖,一力主战,大声疾呼对付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只能战不能和,只是这个人有时候公私不分,他和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就发生了龌龊,此刻好不容易找到了时机,那里还不会狠狠的再踩上一脚。
光绪听到翁同龢的话,心中一阵不悦,如今的大清军队,绿营八旗不堪一战,湘军也渐微,唯一有些战斗力的就是李鸿章的淮军了,要是李鸿章再出工不出力,这个国家就完了。
尾大不掉啊,光绪暗暗想道:等中日战争结束,朕一定要重新训练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一定要掌握在朕的手中。
光绪虽然心中不悦,但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丝毫。
!
第十八章 勾心斗角大清官
李鸿章听到翁同龢话可诛心的论调,不由嘭嘭在地上连磕了几个响头,惶恐的说道:“老臣一片丹心向皇上,不敢存有丝毫保存实力之心啊,如果皇上觉得老臣有贰心,还请皇上准许老臣卸甲归田,以表忠心。”
翁同龢虽然知道李鸿章这是以退为进,却没有什么办法,如今的淮军只有他李鸿章控制得了,一旦李鸿章也撅蹄子不干了,战事只会越发变得糜烂。
果然,光绪正色安慰道:“爱卿忠心,日月可鉴,如今中日之战正酣,正需要像卿这样忠心耿耿之人尽力,唉!朕只是没有料到我大清的军队竟然会连倭人都赢不了。”
光绪确实有些心灰意冷,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朝廷上上下下都抱着一种自负的心态,认为倭国,只是撮尔小国,不足为据。
当时的光绪也是雄心勃勃,期盼着能够击败日本,一振国威。
只是,随着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他现在只希望能够击退倭人。
“难道我大清就再无可战之将了吗?”光绪黯然一声长叹。
另外一位军机大臣孙毓文听到光绪的感叹,铮铮有声的劝说道:“皇上不必过虑,刘大人和冯将军正在来京师的途中,另外,刘铭传老将军也有一些意动了。”
孙毓文所说之冯将军,指的是抗法名将冯子材,刘大人指的是湘军名宿刘坤一,甲午战争之后,冯子材极力请求率领军队从两广出发,抗击日军。
不过当时由于战事不算紧急,光绪也就没有同意,毕竟谁也不知道法国佬会不会从越南过来趁火打劫。
现在日军已经进入中国境内,光绪就不得不考虑他的请求了,只是,让七老八十的老将再上战场,他感到一阵心酸啊,大清国,从何时开始,已经变得暮气重重了。
刘铭传是铭军创始人,淮军老将,威望盛隆,如果此人肯再次出山,不说还会不会作战,至少前线的众将不会不服。
刘铭传从台湾巡抚的位子上下来之后,一直幽居在家颐养天年,他对于当年自己被解职一直耿耿于怀,甲午战争之后,朝廷以及李鸿章都有意让他重新出山,不过他以自己抱病在身为由推了,显然是在对朝廷表示冷落他这些年的不满。
只是随着日军的脚步踏进国门,刘铭传也终于松了口。
不过,日军从花园口成功登陆,直接危险到旅顺、大连以及整个辽东半岛,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战事紧急,此两人就任都来不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