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辞别了鞋匠林水官,受他的指点,便寻到了城内南门边于山上的戚公祠。戚公祠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祠堂。明嘉靖四年,戚继光在福建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打了三大胜仗,班师回浙江时,在于山平远台设宴辞别,勒碑记功,后人在平远台旁建词纪念。陈世恩借戚公祠开馆,可见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代春心里有了几分钦佩。
代春走进祠堂内,只见松柏参天,楼阁肃穆,好一个授业明志的所在。旁边一口鱼池周围,聚着十几个半大的学童叽叽喳喳争吵不休,代春饶有兴趣地走去前,看个究竟。
鱼池内,摆着十几只用课纸叠的船,列成阵队,威风陡生。细心的代春一看,似乎是个舰队的编队战阵。数数十四条,正是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出战的舰数;再定睛细瞅,战阵正是北洋海军迎战日本联合舰队的单横编队,中间突出,像个倒“V”字形!代春在梦里出现过的这个导致北洋海军战败的错误编队,四年后居然在孩童们玩耍的鱼池中重演,令代春大吃一惊。
一个约摸十三岁的男孩,手里拿着一根书斋的戒尺当指挥剑,指着鱼池内的编队说:“各位同窗,请看,这就是北洋舰队在甲午年迎战日本联合舰队摆出的单横编队。有谁说说看为什么我军战败了?”
“老二,我来说!”抢先发言的正是十四岁的陈定书。四年不见,他长成半大少年郎了,不是代春怀里揣那张合影的照片,代春几乎认不出他来了。陈定书接着说:“我在洋人办的《字林西报》上见过我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对峙的战阵图。当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下令,以‘吉野’号、‘高千穗’号、‘秋津洲’号、‘浪速’号四舰组成第一游击队为前导,以‘松岛’号、‘严岛’号、‘桥立’号、‘比睿’号、‘扶桑’号六舰组成本队在后面跟上,以单纵队向我方攻击。我方丁军门见日舰以单纵队向我方驶来,便根据战前预定方案,命令舰队改变队形,以双横队迎战敌人。结果,由于北洋舰队在行进变阵中航速没有保持好,侧翼各舰开始落到后面,呈现的竟然是一个散漫的单横编队,战线拉得很开,弱舰散在两翼,缺乏保护。所以错误的战术铸成大败。”陈定书说得如数家珍,仿佛他当年亲身经历过那一场战斗。代春暗暗高兴,当初没有看走眼,这个陈定书胸有抱负,真像年少时的代春。如有进入水师学堂的机遇,一定脱颖成一代管带。
十一岁的林觉民走到那个十三岁的同窗面前说:“定剑,排单纵队不是丁军门的本意,但是当时已经无能为力了。如果不是由陆军出身的丁军门指挥舰队,而是由熟悉海战的刘步蟾刘大人指挥战斗,绝对不会犯这个战术错误!”代春听得出这个小小的读书郎已经蓄藏着对朝廷的不满,不无替他担心。殊不知十三年后,这个林觉民长成反清斗士,参加广州起义,捐躯在黄花岗。
跟林觉民同岁的族弟林尹民长得孔武有力,拎着一只百十斤重的石锁走到鱼池旁边放下,脸不红,气不喘,说:“听我说一句,如果丁军门跟我一样从小练石锁,强壮身体,也不会在‘定远’右主炮塔开第一炮的时候,被大炮声从舰桥上震下来摔伤,铸下没有明确谁来代替他指挥的错误,使北洋舰队从一开战就失去统一指挥,才吃了败仗。”林尹民尽管说得有失偏颇,但是却强调了好体魄对一个海军的重要,代春听了颔首。当然,代春做梦也没有想到,林尹民后来凭借能举起三百斤石担的体魄,带着敢死队冲在攻打广州水师提督衙门的最前列,以身殉国。
“不对,不对,诸君说得都不对。”一个也是十三岁,人称“神童”的陈更新大声地辩解道,“日本联合舰队装备的速射炮数量远胜我方。开战前,丁军门曾经多次呼吁更新北洋舰队的炮械,直到中日宣战后才运来二十门格鲁申一点七九英寸口径速射炮,但是与日舰相比还是难成比例,所以我方才吃了败仗.”“神童”毕竟课业最优,不仅能诗词、工草书、善度曲,而且精通算术,所以能从科学角度衡量实力的比较。十三年后,他造的炸弹精准地炸开了广州水师提督行辕的大门,掀开了广州起义的大幕。
十三岁的陈定剑显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说:“诸位同窗只是各执一词,以偏盖全。我窃以为,甲午海战败在李中堂和丁军门缺乏建立海军而没有建立维护大清制海权的意识!”
他的哥哥陈定书不服,反驳道:“老二危言耸听,朝廷如果没有维护制海权的意识,为什么要耗费无数白银购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李中堂为什么要沤心沥血二十年建立亚洲第一流的舰队?”
陈定剑显然远胜他的大哥一筹,说:“各位同窗,我大清是临海大国,除了毗邻海岸的近海地区外,在我国和邻国的邻海中间,往往隔着辽阔的公海,因此形成海军在外线作战的纵深地带。在战争发生后,海军怎样将作战前沿延伸,创造机会进行主力会战,从而消灭敌方主力,掌握海区的控制权,确保我方海上行动自由和安全,这是衡量我大清海军战略和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尺。这就是争夺制海权。现在我们回头审视我北洋海军采用一味避战保船的战略,缺的正是争夺制海权的意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