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一见萨镇冰和陈定书走进来,来待他俩行军礼,就热络地迎上来,乐呵呵地说:“鼎铭啊,可把您给盼来了!我盼望你来犹如大旱之助云霓啊!哈哈哈!”
萨镇冰没有被他戴上炭篓子,分寸有加地说:“卑职惶恐。卑职王命在身,岂取懈怠。”
陈定书行礼道:“卑职给大帅请安。”他用的是满人的礼仪,恰到分寸。
袁世凯笑呵呵地挥挥手,说:“家不叙常礼免了。”
萨镇冰向来治军严厉,说:“定书是卑职,岂能无礼?”
袁世凯解释道:“不必责怪他,他是本帅的丫姑爷。”
萨镇冰不解,问:“什么丫姑爷?”
袁世凯笑道:“鼎铭有所不知,定书落难的时候,路过寒舍,我和他谈得很投契,我便将我的书房丫头秋菊送给他当如夫人,这算袁某人对海军聊表的寸心。”
萨镇冰说:“多谢大帅对海军的倚重。”
袁世凯顺水行舟地说:“鼎铭,此番汉口克复,海军功居首位。陆军冯总统官、段总统官都交口称赞。日内陆军将乘胜进击武昌,还要借重海军了。”
萨镇冰压不住内心的义愤,说:“大帅,汉口一役,冯总统官下令纵火,造成生灵涂炭、屋舍成灰,如此作战,不是军人应有之理。”
袁世凯替冯国璋打掩护,说:“冯总统官的确太过份了,本帅已经责难他了,事后他也很后悔,追悔当初因无奈之举而留下的遗憾。”
萨镇冰见他一味偏袒,便三缄其口了。
袁世凯见话不投机,就另起话题,说他已经下令发给海军将弁、官兵人人双饷,战后还要论功行赏。
萨镇冰依旧三缄其口。
袁世凯自讨没趣,但是大战在即,他又不得不依靠海军,耐着性子说:“鼎铭,不日开战,不知海军可否依畀?”
萨镇冰推托地说:“从武昌到青山两岸二十里,乱军设有克虏伯大炮百余尊,而且江水日浅,兵舰溯江出战,诸多不利。”
袁世凯话锋一转,问:“定书大人,你有可高见?”
陈定书不敢冲撞萨镇冰,也不敢拂了袁世凯的命令,只好机敏地说:“回大帅,萨统制所言不无道理,不过兵舰舰炮的射程比乱军的大炮射程远,可以以远打近,以虚避实。”
袁世凯大为欣赏,说:“不愧是皇家海军的后起之秀!堪当大任!堪当大任!”
陈定书连声推诿:“大帅过奖,卑职岂敢。”
袁世凯扫了萨镇冰一眼,突然厉声命令:“萨镇冰,陈定书听令!”
萨镇冰和陈定书躬身抱拳,齐声道:“卑职接令!”
袁世凯强硬地说:“命令海军各舰协助陆军进攻武昌,若有半点疏失挨延,当以军法论处!”
“喳!”萨镇冰和陈定书接下命令。
走出本厢的时候,萨镇冰明白了,袁世凯借进攻无非是压制革命军,二是向朝廷恃功邀赏,让两边都落入他的掌控之中。
萨镇冰的心,陷入了无底的痛苦深渊。
4
第二天,萨镇冰眼见拖延误战耽搁不下去了才命令舰队向武昌的革命军打空炮,炮弹都落到长江的水面上,没有造成损失。袁世凯见海军如此助战,气得暴跳如雷,七窍生烟。但是他知道,如果再催逼萨镇冰,反而会将海军副向革命党。于是他打电报给北京的军谘府,请将陈定书的如夫人秋菊派往武昌监督陈定书,防止海军生变。
黎元洪给萨镇冰写了第二封信,乃由陈定剑转呈。
第二十九章 1下
更新时间 2012-05-24 14:19:29字数 7233
信一开头提到他因为第一封信没有得到回音而坐卧不安:“夫子大人函丈:前肃一函,早邀约鉴,然至今未奉训谕,心中惕悚莫安!”接着黎元洪以诚恳的笔调转入正文,道出肺腑之言:“洪当武昌变起之时,所部各军,均已出防。空营独守,束手无策。党军驱瑞都\[督\]出城后,即率队来洪营,合围搜索。洪换便衣避匿室后,当被索执,责以大义。其时枪炮环列,万一不从,立即身首异处。洪只得权为应允。吾师素知洪最谨厚,何敢仓促出此。虽任事数日,未敢轻动,盖不知究竟同志若何,团体若何,事机若何……今已视师八日,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而连日各省纷纷之士,大都留学东西各国各种专门学校及世代簪缨,学有专长,阅历极富;并本省官绅人等,故外交着手,各国已认为交战团体,确守中立。党军亦并无侵外人及一私人财产之事,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视为创见,即各国革命史,亦难有文明若此。可知清国气运既衰,不能任用贤俊,至使聪明才智之士,四方毕集,岂又洪一人之力所能致哉!……洪有鉴于此,识事机大有可为,乃誓师宣言,矢志恢复汉土,改革专制政体,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洪受业于师,学识浅陋,不能担负重任,已向同志宣告,将以党军之所要挟者,倩诸先生,登轮要求师宪。昔人谓谢安云:斯人不出,如苍生何?同胞万声一气,谓吾师不出,如四万万同胞何?刻下局势,只要吾师肯出,拯救四万万同胞,则义旗所至,山色改观……洪非为私事干求函丈,实为四万万同胞请命。满汉存亡,系于师台一身。齐王反手,洪计之已熟。否则同胞视为反对此志之人,即以满奴相待,虽洪亦不能禁止其不邀击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