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张支云反问道:“这么好的酒,这么硬的牌子,为什么不恢复?”
张支云的一番话让沈先东下定了决心。
“新珍酒的价格如何?”张支云关切地问沈先东道。
“我们的酒跟茅台酒比差得了一半不?”申先东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 9q 应<
“您说哪里话!哪里差那么远,品质上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喝麻了就完全一个样。这可不是秘密。” 9q
“是呀,可我们的价格却不到茅台酒的一半。不到一半的价格,接近茅台酒的品质,我想新珍酒会被市场接受的。新酒上市的时候,我给您老送几瓶过来品品,让您这个老顾问再提提意见。”
“如果是这样的品质,绝对没有问题!”张支云的语气很肯定。
“张老呀,以后还得您多出出主意。”申先东告辞的时候恳请道。
“没有问题,我虽然退休了,可我们一家都是珍酒人呀。后辈好几个都在珍酒厂。我相信,珍酒不会垮,因为酒好。只要酒好,祖师爷就要给饭吃。”
“好!我回去以后就开始恢复真酒的生产。另外,今天记者来还有一层意思,想听听您老讲讲茅酒和珍酒的秘密。”
“茅酒的秘密太多了。我是一生茅台缘,半世珍酒情。珍酒和茅酒的渊源,我太清楚了。”提到茅酒和珍酒,张老总有说不完话题:
“解放以前,茅酒生产是没有任何设备的,酿酒的工艺控制,就是凭眼睛看、手脚感觉、鼻子闻和嘴巴品来把握的。好的酒师会给酒坊带来好的效益,所以酒师在酒坊里很有权威,连掌柜都要让他三分。”
张支云接着说道:“比如发酵,要控制酒曲温度,没有温度计,就完全靠手掌和脚掌来感觉。最后出来的酒的度数,就靠看酒花。”
“酒花是什么?”李昊不解地问道。
张支云起身从厨房里拿了两个碗,在两个碗内分别倒入一些酒,然后将一个碗内的酒倒入另一个碗内,酒面上就形成了一串串气泡,张老说,“这就是酒花,过去就是靠酒花的大小形态来判断酒的度数。”
“真是神了!”李昊赞口不绝,接着问道:
“那个时候茅台酒的包装封口用的是什么?
“是猪尿包!”
“猪尿包?!”李昊惊奇地脱口而出。
张支云解释道:“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化学的东西,酒瓶密封就是用的猪尿包。包装前先将猪尿包洗净,然后吹涨晒干待用。酒成品以后,把酒装进土陶瓶里,用松木塞塞好。然后再把晒干的猪尿包用水一漂一搓,切成小块在封口处包好扎紧,风干后就密封得严严实实,也不比现在的塑料膜封口差。”张支云喘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这就是老茅酒生产、包装的一个小秘密。既然是小秘密,就不能说是大秘密。”
李昊又问道:“那个时候学徒拜师和现在一样吗?”
“不一样。现在已经没有拜师这个形式了。那个时候,拜酒师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学酿酒会经常挨师父的打。解放后就不一样,师生之间都是同事,重话都不好说。”
“您老的徒弟有多少?”9李昊想知道更多的秘密,继续问道。
“说不清,带过的学生有几十个吧。”
“公私合营后,张老在茅台酒厂是车间技术负责人。他带过好多学生,他的那些徒弟,都是茅台酒厂的骨干。国家级品酒师、茅台酒厂副厂长李兴发、汪华等都是张老的弟子,而今的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也是当年张支云的手下。”申先东补充道。
听完沈先东的补充,张老笑了笑,指着架子上的一件工艺品说道:“季董事长每年春节都来看我,这就是他送给我的……”
“季董事长每年都要来看望您?”李昊兴奋地问道。
“是呀,老季总是忘不了我这个糟老头。”
三个人聊了一会儿,申先东和李昊便告辞了。
到老厂长那里讨教以后,申先东便大张旗鼓地开始恢复了珍酒的生产。
☆、酱香传承
酱香传承
心地高明宜福寿,精神朗爽自康宁。
一生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张支云身体非常好,虽然年迈仍精神矍铄,雄心壮志不减当年。晚年的张支云虽说公家的事操不上心了,但仍然没有放弃他那一辈子附在身上的魂牵梦萦的茅酒情结。他清楚的知道,茅台酒闻名于世,国营茅台酒厂产量的增速远远满足不了突飞猛进的市场需求,供求矛盾一直都很紧张。加之外交酒、专供酒等特供渠道多、需求量很大,导致市场上茅台酒极缺。为了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为了把茅酒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他在技术上亲自指导和把关,和自己的儿女、爱徒们一起酿造茅酒,创出了一个个茅酒新品牌。以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把茅台的酒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同时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喝上茅台的酒”。
他和他那唯一的关门弟子张富杰一起,携手创办了张氏源酒业有限公司,在水质最好的茅台镇观音寺社区建起了一座茅酒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