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_神剑武林客【完结】(664)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爱与恨,情与仇,往往都是被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无意的举动所彻底转换的,藤堂高虎活了六十八岁,和孟宪文相处已经三十多年,可是直到今日,藤堂高虎才第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友谊,感情,恩义都是虚无的,只有铁一样的权柄才是最实际的,不能把权柄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顾命大臣和征夷大将军府司马领天下军务只不过是两个光辉的头环,脆如玻璃一般,说碎就碎。

  有大司马的底子,中书执笔大臣没有藤堂高虎的份了,当了中书掌印大臣,在没有决出中书执笔大臣之前,不论土岐俊丰干的多好,他也不能被提升,毕竟文惠王不能授人以柄,不能让人说他,是故意空着首相的位置,就等着给土岐俊丰去干,所以两个都认为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目前的职位远远没有彰显自己的层次的人走到了一起,相权和帅权的相互理解,日本帝国的最高权力层,即将面临又一次变革,也是一个割据小领主制度快速过度到中央集权制度,所要经历的最后一次动荡,这之后,日本帝国的权力架构整整持续了二百五十三年,再未变动过。

  1624年(太平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大司马藤堂高虎上书,称赞了几个月来,孟庆桢将军在政务上的优良表现,提议征夷大将军孟庆桢收回大将军府权柄,正式完成过渡,和当年兴庆王孟昭德教导将军孟宪文一般,恢复直属二元政治,由文惠王孟宪文亲自督导将军孟庆桢的政务和军务能力,作为顾命大臣和大司马,藤堂高虎的职责已经完成,当卸甲归田,若国家有其他差事,也要最起码的撤除顾命大臣这个特殊封号和大司马这个职务。

  奏折上呈之后,满朝轰动,虽然说藤堂高虎此时的权力已经被削弱,在做出决策之后还需要孟庆桢才能实施,可孟庆桢自掌印以来,从未有任何一件事反驳过藤堂高虎,按说藤堂高虎不该有所不满,用以退为进的招数,向孟宪文宣战,群臣猜测纷纷之际,文惠王孟宪文也表露出了惶恐,他亲自书写诏书,安抚藤堂高虎,并加封藤堂高虎为大司马同大将军事,赐车仗入王城,位极人臣,可藤堂高虎接到王旨之后,只是谢恩封存,将车仗退回,并恳切的写下一封千字文书,再次上呈,详细的说明了大司马和顾命大臣的职责,以及此时应该完成过渡,取消所谓顾命大臣这个特殊待遇的原因。

  文字中洋溢着对王室的尊重和忠诚,孟宪文虽然早知道藤堂高虎的忠诚,可读罢上奏之后,还是感激的流下了泪水,师父真君子也!于是孟宪文下诏,藤堂高虎,真田幸村,竹中重门三人完成历史使命,撤销顾命大臣的封号,各自赏赐食邑一千户,钱十万贯,车仗入王城,朝服之上可镶嵌家徽纹路,至于藤堂高虎,因为卸去大司马职务后,便无官一身轻,所以孟宪文特意下旨询问中书左府,当至藤堂高虎于何地,中书掌印大臣土岐俊丰和中书舍人上杉定胜,坂崎直盛,安东隆盛商议,若直接给予中书执笔大臣职务,三人反对,就连目标最高权柄的土岐俊丰也不愿意,所以四人回奏文惠王,可请王上自己决定。

  如此答复让文惠王哭笑不得,收回大司马职务简单,再给个同等重要的职务又没有,自己又不敢像父亲那样设立职务,一时间也头痛不已,最后只能召藤堂高虎入东书房,担当东书房研磨,暂时辅佐政务,日后再定职位。这般行事才有半个月时间,突然九州告急,真田幸村上书文惠王,岛津氏和加藤氏余孽已经铲除干净,只剩下琉球国当年因为和九州通好,所以互换人质留下的岛津氏岛津家久一脉男丁,及其后人,真田幸村作为虎神军统帅,自然先期向琉球出使要人,没想到的是,琉球国国主竟然斩使沉船,和日本决裂,真田幸村此时若要攻打琉球,就需要调动海军辅佐,可浅井井赖为海军总帅,官阶相当于八省正官,真田幸村虽然实实在在的掌握军权,却所有头衔都是副省级,比之浅井井赖,其实还是下属的关系,所以调动不了,于是向朝廷上书。

  另外东北方面,孟宪平代表东北北方边防各县的官员上书,虾夷一带目前局势混乱,首先,本来已经被孟昭德征服的虾夷骚动,和睦相处的二十四个部落,此时不知道因为什么,再起纷争,本来虾夷全境土人,就是官称阿伊努人,只有十一万五千上下,而且阿伊努人老龄人,小孩,女性很多,其中青壮只有四万不到,现在纷争一起,互相攻伐,必将造成人口锐减,生产力下降,若是因为生存受到威胁,谁也不敢保证,阿伊努人会否再次袭扰内地,其中最最主要,也是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第一件事,是势力最小,靠近东北边防最近的一个部落,共一千九百多人,希望马上搬迁,归顺日本国,可据了解,他们和其他部族之间,还有血债没有清还,万一同意搬迁,会否遭致敌对部族尾随而来,若不同意搬迁,是否就因此断送了日后虾夷向幕府投诚的一切道路!东北地方虽然有都东北全州查办,可当年孟昭德设立职务,都查办所管辖,只有民政民生,还有负责监督各县征缴税务等皮毛小事,不似中华之封疆大吏一般,这些大事都没有自主裁决权,只能上奏朝廷定夺。

  两件大事摆在孟宪文面前,孟宪文只好召集群臣商议,这一吵,就直接吵了五个昼夜,最后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高高在上,坐的端端正正的文惠王低头俯瞰群臣,他似乎从中悟到了什么,又一时间想不通,究竟是什么,百思不得其解的他把疑问说给了师父,藤堂高虎微笑着听完了徒弟的苦恼,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二十天的时间,该发生的都发生了,该醒悟的都醒悟了,他放弃大司马,不催促孟宪文选取一个合适的中书执笔大臣,为了的都是今天,拉着徒弟的手,藤堂高虎说出了引发高层政治结构变革的那段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