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急行军,红四军摆脱了粤军的追击,但李文彬和刘士毅一直跟在屁股后面。
2月2日,红四军主力转战至寻邬县的圳下。然而,气未喘匀,第二天清晨,刘士毅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了。一阵短兵相接,刘士毅的大部队也全部到了。这时的林彪再一次失误,早早地收了警戒,前委机关和军部被来势凶猛的敌人冲得七零八落。
接着,毛泽覃负重伤,朱德的夫人伍若兰被俘,押往赣州。
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危险,免遭袭击,以相呼应,红四军部队分成三路纵队前进,毛泽东、朱德、陈毅各率一路。
几次接踵而来的失败给了红四军不小的打击,损兵折将后,全军将士迫切希望打一次翻身仗。
所幸,机会不久就来了。
大柏地,红军打了个翻身仗
为了打一个胜仗,毛泽东费尽了心机。他甚至不惜派出一个营深入到瑞金城去搜集报纸,以了解外界的动向。
搜集到了报纸,又恰好抓到几名俘虏,一直不知道在和谁作战的红军这才知道,近一个月来把自己追得无处藏身的正是老对手刘士毅。
摸清这些情况,前委立即召开会议。开会的代表达成了一个共识:自从红军在圳下遭刘士毅的袭击后,刘士毅认为红军软弱可欺,所以才会肆无忌惮把红军退到大柏地来。现在红军如再向北前进,则前有琴江、梅江所阻,后有追兵紧逼,渡江不利。现在已知对手是红军手下的多次败将刘士毅,且是孤军深入,只要在大柏地利用有利地形,给敌人一个伏击,定有取胜把握。
最后,前委决定:选取大柏地通往黄柏的山隘伏击刘士毅,拦腰截击敌先头团,以一部分兵力利用山地在正面迎击,一部分兵力阻截敌人的退路和阻击援敌,给敌以歼灭性打击。
这是背水之战。从下井冈山以来一直憋着气的红军战士把心中的怒火全部集中到了大柏地。
按照前委的部署,部队依次进入了阵地,二十八团二营为前哨营,在前村占据有利地形,掩护主力安全展开;二十八团一营从右翼向敌侧后迂回,断敌后路;二十八团三营在牛路坑高地正面阻击;三十一团及军部特务营向敌左侧攻击。
一切准备停当,只等刘士毅驾到。
上次得了清晨之利的刘士毅再次于2月10日清晨,带着部队向大柏地摸来。进入伏击地段,红四军以最快的动作向敌人发起了猛攻。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交战,红军两个团对“国军”两个团。
战至中午,刘士毅的一个团终于抵挡不住,败下阵来,被全部歼灭。另外一个团急忙向赣州方向败退。
这天正是1929年的大年初一,红四军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统计战果:俘虏敌团长以下八百余人,缴获步枪二百余枝,水旱机关枪六挺。遗憾的是,敌军三十一团团长肖致平、副团长钟桓化装成士兵混在俘虏营中,红军战士没能认出他俩来,后来又把这两个不愿当红军而“愿意回家种田”的俘虏释放了。
虽然放跑了两个重要的俘虏,但是,大柏地战斗还是以其辉煌的战果成为红四军下山后的一个转折。
1933年的夏天,毛泽东重过大柏地,回忆起四年前的这次战斗,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这首后来传颂很广的词:
菩萨蛮·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
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战斗后,因为蒋桂战争的爆发,李文彬的二十一旅也调离了江西。
其实,红军在前面跑得苦,“国军”在后面追得也苦。当时,即使李文彬不调防,他可能也没力气再追了,因为隆冬季节,李文彬的部队也和红军一样,身穿单衣,脚穿草鞋,而精神士气上与红军相比则更是相去甚远了。
解放后,朱德在北京见到金汉鼎,说起二十年前的这一场你追我赶,朱德问他:“李文彬还在不在?”
金汉鼎说:“还在。不过,跑到美国去了。”
朱德笑说:“还是他能跑。要是当年他再追上几个小时,我们就没命了。”
假如蒋桂战争不发生,可能历史就此要改写了。
不知金汉鼎又作何感想?
摆脱了追兵,朱德和毛泽东的下一个想法是尽快重返井冈山,于是,带着红四军,沿宁都、兴国,到了吉安的东固,并与江西红军李文林的部队会合了。
这时,红四军站在了井冈山的脚下,井冈山又可望了。
然而,这时,井冈山失守的消息也传到了朱毛的耳朵里。
想当年,朱毛以及红四军将士望着战斗了一年多的井冈山,一定是心潮难平。
1929年后的井冈山,一直成为朱毛心中一个遥远的梦,直到1962年朱德重返井冈山,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这个梦才成为现实,而且更圆。
血战桐本岭
朱毛率红四军一下山,彭德怀顿感肩上重似千斤。他与党代表滕代远一道,主持召开了五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的联席会议。
会议就红五军的防守作了如下部署:
第五纵队纵队长李灿、党代表刘宗义带领一大队在徐彦刚率领的莲花赤卫队配合下守卫黄洋界哨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