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凛然道,“多谢邓先生告我,只是潼关外十五万蜀军虎视眈眈,我怎可离得此地?”
邓艾轻轻一笑,“都督若是不信我,可差遣人去洛阳打听情况再做定论,至于潼关外大军么,有潼关天险,留郭淮将军一人便可矣!”
“非是本督不信先生,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贸然行事!先生既路途劳顿,且先下去休息,待我与郭将军商议一番再做决断!”
邓芝笑的云淡风轻,“随都督便是。”
194 天下大势 [本章字数:2189 最新更新时间:2012-11-30 16:47:36.0]
----------------------------------------------------
潼关之上,秋风萧瑟,魏字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潼关下不远处,白色的军营座座,甚至几乎能看到蜀汉的大纛,诸葛二字张扬飘舞于秋风中。
“刘备也是一时枭雄,只是其子太过势弱,以至诸葛专权,如今我主陛下虽登极年弱,却也是一时明君,坐下名将贤臣云集,却接连失地于楚汉,其命若何?”
“郭将军此言差矣,昔年献帝也非昏聩,何以刘氏坐失天下?”
“先生此言错矣,刘氏积弱已久,献帝虽非亡国之君、却生在亡国之时,我文帝在时,也是修文习武,怎是那刘氏能比拟的?”
“那将军以为,诸葛孔明比之我武皇帝如何?”
“不好说,”郭淮沉吟了下,微微眯眼,“刘备一时枭雄,他在时,诸葛亮不过一寻常臣子罢了,刘备去后,诸葛亮能将李严排在中枢之外一己专权却又博得巨大声名,在这方面,武皇帝不如也。”
“那依将军看,这诸葛孔明,可会行废立之事?”
郭淮微微摇头,十分肯定,“不会。”
“哦?”邓艾倒是有了兴趣,“将军何以如此肯定?”
“这便是诸葛孔明与武皇帝相差最大之处,他虽专权,却不恋权,想来这诸葛孔明,有着战国遗风,只求功业传世,再者,终他之世,怕是刘禅终是个木偶摆设,他也无须为子孙招祸事骂名,”顿了下,郭淮又感叹道,“刘禅非是高祖刘邦,若是一日功成,诸葛氏权倾天下,他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使自己子孙坐在那火烤之位上。”
“此言甚是,魏有诸葛诞、楚有诸葛瑾、蜀有诸葛亮,诸葛氏可谓当世望族矣,不管是谁坐这天下,都不敢轻易动他诸葛家。”
郭淮背负了手,怅然望着那不远处的军营,“冒昧问一句,邓先生师从何人,此人竟教出姜伯约、马德衡这般奇才,又有先生这般纵横捭阖,当真是奇人也!”
马钧这两年之名也是盛传天下,今年又因为突然出现的火炮以及火铳使其声名更甚,郭淮自然是知晓的。
“家师乃当世奇人,然其不愿透漏姓名,还望将军见谅。”
郭淮自嘲一笑,随即又叹息,“邓先生此来,非是为解曹都督困局罢?事已至此,先生不妨直言了。”
邓艾也微微一笑,“看来仆能瞒得过曹真,却瞒不过郭将军。”
郭淮不置可否,邓艾道,“我此次来,是劝将军弃暗投明的。”
郭淮闻言,并不惊讶,指了指远处,“可是降他?”
邓艾点头,“然也,与蜀军相持三年,郭将军想必知道诸葛孔明之能了,潼关只是能守一时罢了!”
“先生你说便是。”郭淮表现的很淡然,这份淡然稍稍让邓艾有些动容,看向郭淮的神色也肃然许多,“如今曹真带军五万回京师与司马政权,他不是司马仲达的对手,纵然二人不分胜负,然李四良已亲自来前线督战对洛阳志在必得,陛下也只有辽东一条路可走,郭将军在此抵御蜀军,那边陛下却已远遁,徒增伤亡,郭将军乃是明晓事理之人,当此之时,不若开潼关以迎蜀军。”
邓艾的这套说辞郭淮早就预料到了,他只是眯眼看着远方不说话,邓艾见此,又道,“若是不放蜀军入关,以李四良之凶残,必然下令追击陛下,若是放蜀军进关,陛下尚有一线生机。”
后面这句话让郭淮眼前一亮,“先生是言,诸葛孔明与李四良……”
邓艾点到为止,“将军可看四百年前楚汉之争。”
良久,郭淮叹息,“曹氏待我恩重……”
“将军!”邓艾打断了郭淮的话,“昔年孙权待诸葛瑾亦是恩重,将军之才不在诸葛瑾之下,为何偏偏要当愚忠之人?况开潼关,乃是为保存曹氏血脉也。”
“诸葛孔明,不该迫人如此之甚!”
“诸葛孔明乃一时人杰,郭将军降他麾下,不失身份。”
“以邓先生看,李四良可争得过诸葛孔明?”
“这却难说了,只有二人真正对弈,才可得知二人孰胜孰劣。”
“哈哈哈!”郭淮大笑,“先生倒是个实在人!”只是这大笑在邓艾听来,却别有一番凄凉心境,“你师傅,可曾说过此事?”
“未曾,师傅不关心谁胜谁败。”
“当真超脱之人也,不知今生可否有缘得见?”郭淮似乎想到了什么,“贵师与钟元常有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