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看不到这一点还以为苏联人和美国人脑袋进水了,几百架几百架地送飞机,其实人家才不傻,区区几百架飞机对于那些航空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也就是一个季度的产量,况且还是那些即将淘汰的战机。用这些战机换取后方的平安,甚至于可以彻底解决心头大患,这个买卖那是相当的划算。
韩云华也不傻,他一开始就算准了这些,否则的话让他区区军区对抗日军百万精锐,以韩云华的精明那会干这种蠢事。可以说关东军现在并不是对抗内蒙古军区一家,而是在和中国的人、苏联的武器装备、美国人的钱在打,这样的组合几乎是无敌的,不然关东军那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打成了啥样。
不过内蒙古军区现在已经不缺战机了,虽然韩云华清楚现在美国即将下线的新式飞机是专门对付日本的零式战斗机的。但是在中国战场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并不多,最多的还是九六式战斗机和九七重轰,所以美国开出的价钱虽然很诱人,但是还不足以打动韩云华。因此韩云华回电罗斯福,200架战机换取除苏联和中国以外的所有市场,另外韩云华保证只要美国人不将设计图纸泄露出去,那么最起码在5年内这种武器装备是没有任何同类产品可以超越的,就算是德国和日本能够仿制出来,但是绝对不可能和这个在同一技术等级上。
韩云华可没有说大话,其实火箭筒这东西锁起来也应该是在今年出现,可能美国的那两个小军官现在就在试验这东西。但是韩云华制作出来的可不是那种原始的家伙,世界上第一代火箭筒确实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共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1942年美国研制的“巴祖卡”纯火箭型火箭筒,它的形状很象一种名叫“巴祖卡”的长号(乐器),因此得名。“巴祖卡”采用两端开启的钢质发射筒,靠弹内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火箭弹运动,发动机排出的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使武器无坐力。另一种是1943年德国装备的“铁拳”无坐力炮型火箭筒。它发射150毫米超口径破甲弹,靠发射装药在两端开启的钢质发射筒内燃烧形成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体运动,并利用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后坐。这两种早期的火箭筒,都配有机械式光学瞄准具,有效射程为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达120~200毫米,武器系统重7~82千克。
但是韩云华一开始设计的就不是这种原始货,他所设计的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火箭筒,因为他只对二十一世纪还在使用的火箭筒熟悉,虽然这个时代的军工技术还无法生产第三代火箭筒,不过在克服了一定的困难之后却可以生产第二代火箭筒,即根据平衡抛射原理,采用封闭发射技术,从筒后抛出塑料薄片作平衡物质以抵消武器坐力,发射时仅有微声,无烟、无光、无后喷火,可在堑壕等狭窄空间内发射。在短时间内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这领先世界最少20年。
对于韩云华的坚持罗斯福总统只能妥协,他很清楚韩云华打得上么主意,不过正是因为有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在,所以美国人也不敢过分同韩云华砍价,毕竟现在是卖方市场,火箭筒只有一个,但是买主却有两家,吃亏就吃点亏吧,最终罗斯福总统同韩云华达成协议,以200架最新战机换取火箭筒的专利技术,但是却不能限制韩云华将专利技术再卖给苏联人。
和罗斯福做完交易之后韩云华又火速和斯大林联系,相比较起来韩云华还是对苏联人有一点好感,不管怎么说,苏联人和他韩云华的信仰是一致的,尽管韩云华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是这并不妨碍韩云华对那些苏联人不反感。
同斯大林的谈判就简单的多了,因为这段时间按照韩云华制定的战略计划苏联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大批的失地收复,连被围困了整整900天的列宁格勒也解放了,德国人被打的节节后退。斯大林心情好,对于韩云华这位中国同志的帮助也是极为感谢,况且和美国人交易不一样的是,韩云华这次直接让巴彦鲁夫将军派人紧急送了20具火箭筒到战场上使用。
这种质量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一经出现在战场上,德国人的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运输车、军事器材等有价值的目标惨遭重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20具火箭筒就创造了摧毁87辆德国坦克的辉煌成绩。
火箭筒的威力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在苏联这个大炮主义横行的国度,火箭筒受到重视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斯大林的回电很快就到了,和罗斯福一样,他知道韩云华要的肯定不是钱,因为现在有钱不如有实力,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坦克战机。
……
正文第五百九十二章:阅兵
更新时间:201282115:46:01本章字数:6897
第一卷:内蒙古风云]第五百九十二章:阅兵
第五百九十二章:阅兵
韩云华要的并不多,他希望苏联人能够帮助内蒙古军区建立自己的发电厂、水泥厂、飞机主要配件生产厂。他不要苏联人掏一分钱,他们只需要派几个专家到包头指导内蒙古军区建设就可以了,所有的建设费用全部由内蒙古军区自己掏,另外在厂房建设完成后可以支援一批机械设备。
而且他所需的设备也不要苏联最先进的,只要不是报废的就可以,落后十年八年都不是问题。至于那个飞机配件厂也只是配件厂,韩云华只希望战斗中损伤的战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修理,而不是等着美国或者苏联运送配件过来,发动机生产不了也就认了,但是最起码的起降架和一些最基本的没有多少科技含金量的东西应该自己生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