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背嵬军_铭华【完结】(8)

  几天后的中午,趁民夫们吃午饭休息时,刘大夫和刘根生将杨老师混在死人堆里推出城去。

  出了城,杨老师列了个名单给刘大夫,请求他把这些人带出城,刘根生也在旁边哥长哥短地帮腔。刘大夫想了想,帮人帮到底,牙一咬,答应了。

  几天后,这些人被刘大夫陆续送出城。到落马桥与杨老师会合后,去了东边乡里继续宣传抗战救国。后来又组成游击队,拿起枪杆,打鬼子!

  第二章

  更新时间 2012-08-14 11:43:48字数 8733

  第二章 落马桥

  岳州城东五十里处有个村子,村子不大,一袋烟的工夫就能从村西走到村东。村西头,一条小河绕村而过自北向南逶迤远去。河面上有一座青石板桥,连接着村庄与外面的世界。桥不宽,两块青石板铺就;桥不长,约三米左右。但这小小青石桥,却有一古怪名字——落马桥。

  传说隋末时,这里出了位了不起的造反将军。他带着农民起义,打天下。后来,起义失败,将军战败被敌将砍下了脑袋。将军思乡心切,一手提着自己的脑袋一手纵马回家,路过小桥时,见有村姑在河边洗衣,就问:

  “人没脑袋能活否?”

  村姑笑道:“没了脑袋咋活?”

  村姑话音刚落,将军栽下马来,死了!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落马将军,将这不起眼的小桥唤着落马桥。久而久之,这依桥而建的小村子也就被人唤做落马桥了。

  这天,落马桥村,刘根生扶着杨老师进了村东头的药铺子,一进门就喊:

  “爹,娘我回来了!”

  刘老大夫听见喊声,从里屋走了出来,

  “四儿回来啦!”他说。

  “爹,这是我的国文教师,杨老师!”刘根生介绍。

  “哦,欢迎,欢迎!”刘老大夫上前握手,一摸杨老师的手就说:

  “哎呀!先生,你有伤在身?”

  “刘老先生果然医术了得,一摸就知。”杨老师说。

  “爹,几天前,老师中了鬼子一枪,是在二哥那儿治的。”刘根生在旁边说。

  “哦,快坐,让我看看!”刘老大夫说着话,让杨老师坐下,解开他的衣,看了看伤处。

  “结痂了,还好没发炎!”刘老大夫说:

  “只是你身子有点虚,得补补!”

  “爹,杨老师要在我家住几天,他的伤您给仔细看看!”刘根生说。

  刘老大夫看了看他儿子又望了望杨老师,

  “应该,应该。里屋请!”他说。

  一进后院,刘老大夫就扶着杨老师去西厢客房,刘根生要扶杨老师去东边他自己睡的房里。

  “爹,杨老师睡我房间。”他说。

  “那怎么行,来者为客嘛!”刘老大夫坚持要将杨老师送往西边。

  从里屋出来的刘大娘一看,连忙过来拉开儿子,老两口扶杨老师进了客房。

  “娘,你们这是干嘛?”后面刘根生喊道。

  “嚷什么嚷!进屋去。”刘大娘返身出门将刘根生拉进里屋问道:

  “来!让娘看看你伤了没?”

  “没有,我好得很!”刘根生说。

  刘大娘放心了一点点,她说:

  “听说鬼子进了岳阳城了,你二哥没事吧?”

  “没事,就是二哥送我出城的!”刘根生说。

  “哦!那就好,老二还是让人放得下心的。”刘大娘接着又问:

  “这人是谁呀?你带人回来,也不提前捎个信?”

  “娘,那是我老师!”刘根生说。

  “你先生呀!”刘大娘放下心来。

  “娘,您这是怎么啦?神秘兮兮的。”刘根生问。

  刘大娘望了望门外,小声地对儿子说:

  “你三哥回来啦,正睡在你的房里呢!”

  “我三哥回来啦!”刘根生高兴地说。

  “嘘!”刘大娘说:“小声点,他负伤啦!”

  “负伤?”根生问:“怎么回事?”

  “他是国军,打鬼子负的伤。”刘大娘说。

  “国军?”根生兴奋地问:“回来多久了?”

  “一个多月了。”刘大娘回答。

  “我去看看他。”

  刘根生说完话跑进自己的房间。

  “你轻点!”刘大娘在他后头嘱咐他。

  刘老大夫的三儿子刘乔生,是那年冬天刘老大夫外出看病时在桥上雪地里捡回来的,捡回时看样子不到一岁,奄奄一息。刘大娘用米汤加人参好不容易将其调活,因是在桥上捡的,就取名乔(桥)生。

  可养到十四五岁这个乔生自个离家出走了,不知所踪。想不到一月前竟又自个回来了,只是身负重伤,卧床不起。

  刘根生有十几年没见三哥了,一听他回来了,别提多高兴!

  刘根生进了自己的房间,只见床上躺着一陌生年轻人,若不是娘说是三哥回来了,根生还真不认识这个哥哥。

  刘根生轻手轻脚走到床前,看着他的脸。黝黑的皮肤,下巴胡子拉渣。虽然年轻,却一脸的沧桑。不用说,三哥在外一定吃了不少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