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雷场上的相思树_江奇涛【完结】(2)

  [军事小说] 《雷场上的相思树》作者:江奇涛【完结】

  【文案】

  《雷场上的相思树》超越一般军事题材的限制,对人生中的某种情势做了准确的概括和象征。这是一种领悟,一种带着神秘色彩的领悟。这既是一种社会和自然的启示,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契机,同时又是一种凝神默查的思想结晶,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哲学玄说。

  对《雷场上的相思树》最好的概括:

  “把那些残酷的记忆,

  交给最坚强的神经吧!”

  -*-*-*-*-*-*-*-*-*-↖(^ω^)↗-*-*-*-*-*-*-*-*-*-*-*-*-*-*-*-*

  引子  

  “立刻——无条件地——把359高地上现在担任指挥的那个排长给我送下来!记住,现在是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九日十八时四十一分。在我下命令的时候他是个什么样,你们给我送来的时候必须是什么样!”  

  这是从电话里录下的师长原话。

  似乎秒表卡在这位师最高指挥官的手上,而每一个环节又都是由师作战室计划好的。现在,地面炮兵雷达已经开机,有命令让他们一旦发现敌迫炮,立即指示我炮群进行毁灭性的颠覆。538上的微光夜视仪也已经架了起来,观察手在密切监视359方向上的几个越军高地。担负护送任务的四名侦察员采用超常手段已经上到了359高地上。担负护送任务的所有我军阵地的电台,都同时收到了师长的命令,要他们随时准备接应从359上下来的我方人员……

  不知因为这个是个中国农历的除夕呢,还是有意要搅乱敌人的视听,整一夜,沿途高地上的曳光弹、信号弹、礼花似的在天空闪耀。四名侦察员和师长要的那个人,途中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他们踏着炮弹新刨出的虚土碎石,沿着摧平了的战壕,不时地迈过一具具新鲜的尸体。凌晨四时三十二分,他们已经顺利地通过了前沿最后的危险地段——321高地,不久,便直接地上到了三号公路上。那里,早有一辆挂了“特”字红牌的军用吉普车在等候。两个闻风而至的电视台记者,将摄像机、碘钨灯一齐对准了来人。

  早有一辆挂了“特”字红牌的军用吉普车在等候。两个闻风而至的电视台记者,将摄像机、碘钨灯一齐对准了来人。

  他中等个,和四名持微型中型冲锋枪的侦察兵一样,穿着防红外迷彩服,脸上涂了一层伪装膏,黑黝黝的,只露出对灼灼发亮的瞳仁和一口雪白的牙齿。他对摄像机的反应极其麻木。据说,他曾经在阵地上大哭大嚷,死活不肯下来。闹不清侦察兵对他施了什么魔法,好歹总算把他带下了阵地。

  吉普车轰然启动,朝大后方驶去。沿途的交通哨兵一律对它扬起了绿旗。

  战争中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会发生。

  第二天,有人看见他在远离前线一百多公里的州政府招待所里。各方面的人都想要见他——慰问的、采访的、探望的。他执拗地躲避着人群,一头扎在三楼的某间储藏室里,拼命地写着什么。

  十多天后,他突然地失踪了。有关方面当即多处查找,可还是杳无音讯。只有一个人事先知道他的去向,可她没说。她手上有一本他留下来的笔记本。本里记了密麻麻的文字,还插了许多张临时从另一个本子上撕下的纸页,那上面的字迹要潦草些。笔记本的扉页上有一行题记:

  把那些残酷的记忆  交给最坚强的神经吧

  军列上  

  1  

  苏联有一种“中尉文学”,我们也该有自己的“中尉文学”。  

  假如有军衔的话,我也是名中尉。可是前线规定:凡军校见习参战学员一律授以第二排长职务,不予指挥权。我们只好自嘲地称呼自己为“士官生”。  

  我们就要去打仗,我得记下点什么,以免将来——当然,那要看我是否能活着回来。不过,即使我死了,我也希望能在哪本文学杂志上出现我那加黑框的名字。人总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  

  战争中不能没有歌。  

  从开车的那一刻起,车上的士官生们就一支接一支地唱。从“小燕子穿花衣”一直唱到如今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还有的人把久违了的语录歌和样板戏也翻出来唱。就这么一直唱,直唱到口干舌燥才肯罢休。  

  每个人为之动情的歌是不一样的,完全取决于你对那歌的感情记忆力。但有一首歌让我们全体士官生都受不了:《再见吧,妈妈》。谁唱谁落泪。早在出发站的月台上,军区歌舞团的一群年轻的女演员手持彩带唱这首歌送我们,唱着,唱着,唱不下去了。车上的人流泪,她们也流泪。最后,她们抽泣着把手上的彩绸签上自己的名字往车厢里的士官生手上抛——  默涛是我们士官生中唱歌的王子。他刚刚唱了一首《西班牙骑士》,歌声悲壮凄婉。他在唱歌,也在唱自己。他生来就是这么个“多情骑士”。无论在身段、脸型、风度方面,都符合他这个前金陵大学学生会“野蜂”小乐队指挥的身份。他在音乐方面造诣颇高,常常忍不住要对我们大谈一些音乐理论。比如他认为,蒙古音乐中的“啊~~~吚~~~哎”的长腔,是人们朝遥远的天边发出的一种性的呼唤,希望能够得到回声,表达了人在那种空旷草原上的孤寂感。他说热带音乐的强烈节奏和当地人的性早熟有关,热带音乐多带有青春的躁动。他还说维吾尔音乐起源于经商,热瓦甫带点在街头招徕顾客的味道了。他甚至说藏族音乐受佛教影响较大,唱起来很像喇嘛念经——他的音乐理论总是和他原先的专业搅合在一块儿——他是生物系本科毕业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