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老师在此_凯哥很忙【完结】(170)

  “很简单!”,李煜朗声说道:“因为我们是在五月左右开垦的田地,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采用的是深翻土地的措施,这样一来地中的虫卵就会被当时寒冷的天气冻死在地中!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我建议!每年的种植,秋收后翻耕一边土地,春耕之前翻耕一边土地!这样既可以清理农作物根茬、翻松土地;又可以杀死虫卵,防止这样的蝗灾发生!”

  “而当前!我们还是要扑灭蝗灾的!”,李煜伸出食指,直挺挺的指着:“第一!光是许昌一地的粮食收成并不足以让我们过到明年!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弄来粮草!”

  曹操苦着脸:“唉!现在哪还有人愿意借个我们粮草啊?”

  “颍川、汝南之地还残余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他们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主公何不前往?”,驻守许昌多时的荀彧前些日子收到他的老家黄巾军劫掠的消息,苦于手上无兵,他也不好处理;

  此时说出来,正好可以一举解除那里的危机,还可以帮助到兖州缓解目前的窘境,何乐而不为呢!

  曹操勉强笑了一下:“善!明日既往!怀德继续说!”

  第一百二十五章 抗灾

  “第二!”,李煜伸出两根手指:“组织兖州全境的军民一起抗灾!白天,多用藤条编制大网,一面扑打,一面张网兜捕。夜间于田间地头刨沟,燃点篝火,蝗虫见火奔趋,群集沟内,加草焚烧,用土埋压。待清晨时,若有露头的蝗虫一并捕捉!”

  “第三!制定严厉的法令!不光是针对目前的情势,也要为了今后可能发生的蝗灾而制定!”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要长远打算,能省一点是一点;将那些无存粮的百姓、流民集中到一起派食!将捕捉来的蝗虫炸熟,混入稀粥当中充当粮食!”,李煜一叹:“百姓不易啊!”

  众人皆是长吁短叹,但工作还要继续,他们还肩负着几百万人的生存大任···

  “诸蝗初生,若飞落,地主邻人隐蔽不言,耆保不即时申举扑除者,各杖一百;许人告报,当地职官承报不受理,及受理而不即亲临扑除;或扑除未尽,而妄申尽净者,罪加一等、斩立决!”

  “诸官司荒田牧地,经飞蝗住处,令佐应差募人,取掘虫子,而取不尽,因致次年生发者,杖一百;诸蝗虫生发飞落,及遗子而捕掘不尽,致再生发者,地主耆保各杖一百···”。

  除了这些,对官员的处置更是严厉;

  “郡府所官员,遇蝗蝻生发,不亲身力行扑捕,借口邻境飞来,希图卸罪者,斩!协捕官不实力协捕,以致养成羽翼,为害禾稼者,斩!···”

  经过一夜的研究下,一纸布告,飞速的传达到兖州各地,每一个传令兵都给地方主管传达着严厉的命令,这个时候,谁要是敢捣乱、不出力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每一个地方主管都积极地通报命令,组织当地百姓抗灾;

  曹操亲自带军前往颍川、汝南之地打食,兖州全境的灭灾大任落到了李煜的身上,所有人在只要关系到蝗灾的事情上必须要听李煜,如敢违抗,李煜可先斩后奏!

  清晨,李煜习惯性地排队在长长的队伍中跟这些人一样领取粥食,这些人大多是青州黄巾,也有新收留的流民等,这种情况持续很久了,本想着今年会不再这样,现在看来还不行啊!

  “我李怀德怕是要食言了!”,李煜再跟身前身后的青州黄巾聊天的时候叹息道;

  “对于我们来说,姑爷已经做得够多的了!这都是天意!我们不怪您,其实···我们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有一个地方安睡,不至于冻死,有这些就足够了!”,一个老者面带微笑的为李煜宽心;

  “是啊!姑爷,你也不用太过伤心!”,“我们会帮您的!”,“···”

  一句句温暖宽慰的话让李煜感动不已,暗中给自己加油鼓气···

  喝过稀粥之后,李煜高高的站在许昌城的城头上,城外是百万人民,他们站的并不整齐,却很严肃,让人感觉到一种气势!

  或许可以将他理解成战意、战斗意志,而这种战斗意志却不是对人而发的,是对蝗灾、灾害而生发的···

  因为旌旗的招展,蝗虫大军不敢下落,只在兖州军民的头上盘旋,李煜高高举起问天剑,只说了一句话:“灭虫抗灾!开战!”

  “灭虫抗灾!”,“轰···!”,巨大的回答声响彻天空,震落了无数的蝗虫;

  白天李煜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在兖州各地遍插旌旗,迎风而动的旌旗使胆小的蝗虫不敢落下,夜晚就用挖沟点火的方式清除蝗虫,还有编网捕捉,放养鸡、鸭、鹅等活物的方法;

  反正能想到的李煜基本上都用了一遍,就差没拜神求佛了,如果说拜神求佛真的管用,那么李煜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要是有药物就好了!”,李煜想到,可惜这时候哪有药物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