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成一道线的弹壳从枪击跳出,洋洋洒洒的向悬崖之下落去,最终形成一片弹壳组成的雨幕。
“噗噗噗……”弹头入体的声音接连不断的传出,在加特林这种杀戮之器的强大威力下,基地的士兵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轰乱成一团。
但他们这种轰乱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因为每一个角度都被弹雨所覆盖,弹头由上而下的穿透力,在将前面士兵的身体洞穿之后,再次狠狠钻进后面士兵的身体。
士兵们无处可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轰乱的声音消失了,只剩下加特林依旧吐着火焰的爆裂枪响声。
两分钟,仅仅两分钟的时候,在三十六万发子弹的全方位暴强射击下,整个军事基地变成了一片坟场。残肢满地,血流成河……
“轰”的一声,一把大火在基地中央燃烧起来,而后迅速蔓延,将军事基地完全吞噬。
二十二建制对缅军事基地全军覆没,鸡犬不留。
这是典型的特种士兵敌后渗透作战,当渗透敌后的特种士兵成编制以后,他们发挥出来的威力超出想象。
接连两个军事基地的覆灭,让印度政府立即嗅到当中蕴含的阴谋味道。他们已经第一时间把恐怖袭击的定性抹掉,转而郑重的定性为别国渗透式作战。
在遭受恐怖袭击以及军事基地重创的情况下,印度政府立即加大对麦克马洪线的战略部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完成对华夏的渗透,或者说将麦克马洪线的东段区域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
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就是印度政府手中一颗最有用的棋子,他不怕邻过进行战争,一旦邻国的边防部队发动反击战争,那么他立刻借助麦克马洪线的不清晰定位进行宣战。
假如邻国不发动反击战的话,反而让他们感觉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一种无力感。那时候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就不再是他们的军队,而是为了藏区独立进行战斗的藏民武装。
这本就是印度政府诱导华夏进行战争的一个阴谋,至于背后究竟有谁在支持就不言而喻了。对华的战略围堵已经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那么只有利用战争才可以解决出现的这种情况。
东段麦克马洪线一直连接到缅北与华夏的边界线,战争一起,立即将战火蔓延到缅北麦克马洪线,届时可能发生的后果谁都无法预料。
决定这一切的是国内究竟出兵不出兵的问题,一旦出兵,其后果难以想象;倘若不出兵,麦克马洪线边境将会受到不间歇的恐怖袭击,被对方完成渗透,在最为敏感的藏区进行各种恐怖活动。
所以国内政府根本就无法进行回击,因为这就是一个圈套,诱使自己进行战争的圈套。这一场战争会把国家死死拖住,然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各种压力,这是国家所承受不起的。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国家是一个少年人,印度是一个半大的孩子。一天,几个西方的大块头找到半大的孩子,给他一块糖吃对他说:去,跟那个少年打架,只要他干还手,我们就一起上去揍死他。
有了大块头的撑腰,半大孩子自然敢上去狠狠揍少年一巴掌,你说这个时候少年是还手还是不还手呢?还手的话,必然被几个大块头一起揍一顿;不还手的话白白挨了一巴掌。
好在这个少年人沉得住气,要在不被打一巴掌的情况下让这个半大孩子自己退去。于是就出现了现在麦克马洪线的这种情况,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只能借助外力来低调应对。
第二百八十五章 麾战麦克马洪线(2)
站在阿克赛钦地区前端的一座高山上,卧虎向前望去。
这里全部是山地地形,连绵不断。大部分是光秃秃的,但山里却是有着大片的草原。这里的人民主要以畜牧为生,但随着当年的武装冲突,让这一片区域成为敏感区域。不光国内想此处迁徙居民,印度方面也向此处迁徙居民,长久的生活下,让这里的人根本就对自己究竟是哪国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
双方在平时可以互相走动,而且印度方面支持阿克赛钦人民道印度来,并且许以种种的优惠政策,甚至在这里建立一个通商口岸,用来吸引阿克赛钦人到印度进行定居。
至于商业活动倒也真的促进了这里的商业繁荣,让很多牧民放弃了自己的时代的畜牧生涯,转而成为一个跨国商人。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藏民,藏民只认活佛,不认国家。因此这片区域很难掌控,对面有他们的活佛,一旦他们大部分选择进入对面区域的话,那就意味着麦克马洪线中印东段也将完全被印度吞噬掉。
好在国内也拥有活佛,在国内活佛的牵引下,大部分藏民在有吃有喝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园,去追寻过期的活佛。
印度政府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在得到一些国家的支持之下,终于忍不住向中印麦克马洪线争议疆域动手。他们看中的不是这一片区域,看中的是战争背后为他们带来的更大利益,甚至说他们要用战争来向华夏进行示威,毕竟华夏带给他们的威胁太大。
“团长,所有兵力部署到位!”从山下跑上来的亮子向卧虎汇报情况。
“嗯。”卧虎点点头,眼中露出一道精芒,对亮子说道:“制高点、山垭口、交叉路口和山间通道,一定给我死死守住,绝对不能丢失任何一个据守战地。一旦被敌人攻克这些要害,我们的防御部署将被割裂,防御体系将陷于瘫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