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八月暖香阁的书房里崇祯正在书房里批阅奏章,这位大明朝历代最为勤奋的皇帝(没有之一)每天休息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时辰,朝廷上的所有大事小事无论大小他都要过目经手,否则他就不会放心,他这种毫不放权的方式让内阁形同虚设,也让那些阁老们在私下里怨声载道。
现在崇祯正看着一份兵部转送上来的奏章,这是一份山东青州都指挥使庞刚呈上来的奏章,上头报告说上个月由于连续三个月没有发饷,莱州军士开始闹饷,进而发展到暴乱,青州都指挥使庞刚接到奏报后立即率兵平叛,把残余叛乱的近千名士卒全部歼灭。
在奏章里庞刚还说到自己在登州视察时发现登州指挥同知王中贪墨军饷,吃空额,在庞刚一怒之下就把王中抓了起来交付兵部等候处置,在奏章里庞刚还对于自己未经请旨就擅自抓捕从三品官员的做法向崇祯请罪云云....
放下了奏章,崇祯只感到脑袋有些发晕,不得不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了好一会才缓过劲来。崇祯缓缓睁开了眼睛轻声说道:“大伴,朕自登基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未敢一日或忘祖宗的教导,为何国家局势竟然颓废至此,不是有流寇作乱就是鞑子叩边,现在连官兵自己也开始暴乱起来,难道大明的基业真的要毁在朕的手中吗?”
崇祯把这样的话说出口,案例应该是有着一大票的太监宫女下跪然后惶恐的说“奴婢罪该万死的。”可是现在周围只有他和王承恩二人,崇祯只能只当是自言自语了。
王承恩暗叹了口气,当他的目光转到崇祯头上那斑白的白发时心中一阵酸楚,自己这位主子今年还不到三十啊,头上的白发已经过半了,这都是让纷扰的国事给闹的。
王承恩在崇祯身后低声道:“皇上,些许小事您不必记在心上,想必青州那边会处理好的,您还是要保重龙体啊。”
崇祯站了起来,在地上慢慢走了几步才说道:“这个庞刚,才当上青州都指挥使几天啊,就给朕搞出这么大的名堂来,谁给了他这个胆子不经请示就擅自做主把一名从三品的官员捉起来?”
王承恩知道自己这个主子性子多疑,庞刚现在先斩后奏的举动肯定把崇祯给惹火了,恐怕此时的崇祯已经动了派出锦衣卫把庞刚捉回来问罪的心思了。他低声道:“皇上,他庞刚既然不经请示就把一名指挥同知押送上京必然有他的理由,否则他也不会冒这样的大不韪草草处理的。”
“嗯!你说的也对。”崇祯出奇的并没有太生气,反倒是叹息道:“你看看,这时庞刚从王中家里查抄出来的家产,里面有白银十万两、黄金数千还有古董字画也装了几大车,你说凭他一个从三品的指挥同知的俸禄即便是不吃不喝恐怕一百年也攒不了这么大的一份家当吧?”
王承恩心道,“这还算是少的呢,京城里的那些高官们哪一个不是家财万贯,都是以数十上百万计的。即便是庞刚报上来的这个数目恐怕也是缩水了了大半吧。”
只是这样的话却是万万不能对崇祯说的,王承恩只好站在后面装傻不语。
察觉到王承恩的顾忌后,崇祯苦笑了一声:“大伴,你不用忌讳什么,若是连你这个谨小慎微的人都要和朕玩心眼,试问朕还能相信谁呢。”
王承恩心下感动,哽咽的说道:“皇上,皇上这般信任老奴,老奴即便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其万一啊!”
“好了,不和你说了,朕还要批阅奏章呢。”崇祯一摆手,示意王承恩起来,随后又重新坐了下来拿着那份奏章自语道:“看在十万两银子的份上便宜这他了。”
说完,崇祯提起了笔在这份奏章上写下了“下不为例”四个大字后就仍在了一旁........
夜深了,北京内城里依然灯火通明人流涌动,呈现出一股畸形的繁华,在一座环境优雅的院落里,两名身穿便服的老者正在相对而坐,虽然他们旁边放着茶,但看上去他们并未动一口,他们分别就是大名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兵部左侍郎陈新甲。
只见陈新甲有些焦急的对杨嗣昌说道:“杨阁佬,这个庞刚也太胆大包天了吧,他没有皇上的旨意和兵部的公文就敢把一个从三品大员给抄了家,这个胆子可不是一般的肥啊,我们一定要治他一个滥用职权、藐视君上之罪!”
杨嗣昌不动声色的问道:“哦,你想怎么处置他啊。”
“他的罪名足以让把他满门抄家问斩了,难道杨阁老您还想放他一马吗?”陈新甲语气前所未有的坚决。
“唉!”杨嗣昌叹了口气,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奏章递了过去,“这是庞刚递给皇上的奏章,现在皇上朱批已经下来了。”
“下不为例!”陈新甲看着奏章上那四个鲜红的大字不禁有些眼晕,有些懵懂的问道:“为什么,那个庞刚如此拓跋无礼、嚣张跋扈,皇上为什么不治他的罪?阁老,这是为什么啊?”
看着陈新甲有些气急败坏的模样,杨嗣昌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重心长的说道:“到现在你还不明白么?现在什么人在皇上面前吃香?那就是能打仗的人才吃香,庞刚这个人或许别的地方一无是处,但是只要他会打仗,就凭这点皇上就不会动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