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发了一顿火,再看看趴在地上的多尔衮,虽然多尔衮平时将自己的野心掩藏得很好,但又如何瞒得过老谋深算的皇太极呢?说实话他恨不得将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立刻给拖出去砍了,好为自己的儿子豪格上位铺好路。但还是不行,他清楚如果这么做的话整个大清的人心就要散了。所说多尔衮吃了败仗。但论起来身为主帅的岳托罪过更大,若是将将多尔衮给砍了那岳托怎么办?而且多铎作为多尔衮的亲弟弟,他会不会立刻率领两白旗造反?
林林总总的顾忌涌上了皇太极的心头。看了看随着多尔衮南侵的众多将领眼里都露出同情的神色,皇太极心中更是暗暗叹息,现在还不是收拾多尔衮的时候啊。
收拾好心情后。皇太极面色缓和了下来“好了,不过睿亲王伱此次南下入关也是有功的,这点朕还是看到的,所以朕就不重罚伱了,但是伱依然要罚俸一年,伱服是不服?”
多尔衮一听,得……,一年的俸禄没了,不过看来自己这位四哥还是有顾忌的。不敢真的处罚自己,算得上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于是低头道:“谢皇上恩典。臣弟心服口服!”
敲定了大事之后。众人才一一散去,孔有德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右军旗。多尔衮、多铎兄弟则是躲在角落里舔伤口,准备积蓄实力,总之大清国算是暂时安份了下来,总之现在所有人都暂时安静了下来。
今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崇祯天不明就起了床,在一群宫女的服侍下梳洗好,穿戴好常朝冠服,然后走出养德斋到乾清宫前边的院子里焚香拜天。行过四拜叩头礼以后,默默地祝祷一阵,回到乾清官最西头的房间里,由于他心情烦闷,他还特地免了周皇后、太子、妃嫔以及公主等人的照例请安。
换了一身暗龙黄缎便袍,崇祯在御案前坐下来开始批阅文书。这张龙案,他已经在上边批阅了十一个年头的关于军国大事的各种文书,亲笔下过无数诏谕,但当他每次对着这张御案时他总是没有好心情。案上每天堆的各种奏疏和各地塘报像小山一样,几乎没有一封文书会使他高兴。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有的是报告“流贼”和“土寇”的骚乱,兵烫的惨象,有的是报告清兵深入畿辅后,继续前进,又破了什么州县,焚掠得如何惨重,掳去了多少丁壮和耕牛,以及某些地方官望风逃遁,某些地方官城破殉难。诸如此类的文书使他每天必须看,而又实在不愿看,不敢看。有时,崇祯恨不得一脚把御案踢翻。
就在前些天,洪承畴和孙传庭终于领着五万大军千里迢迢的从陕西赶了过来勤王,可等到洪承畴赶到京城的时候清兵已经大摇大摆的带着二十多万大明百姓和无数钱财浩浩荡荡的出了关,这下全天下的人开始冷嘲热讽起来。
有一名叫王宽亮的御史上奏折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说杨嗣昌身为兵部尚书,却将朝廷五万大军调来北京城守老鼠,劳民伤财不说,还将洪承畴于孙传庭数年的心血都毁于一旦,眼下闯贼已经冲破了官兵的包围圈,往河南去了,眼下河南又是一片大乱,此皆为杨嗣昌所赐也。
这封奏折看在崇祯眼里却是生生的打他的脸,调集洪承畴入京的主意是崇祯自己的想法,杨嗣昌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在崇祯眼里,这名御史弹劾杨嗣昌不就是在弹劾他自己吗?崇祯一接到奏章就将王宽亮的御史给贬回了老家让他吃了自己。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就觉得有一团火在燃烧,这股无名火在他的胸口熊熊的燃烧着,却是无处发泄。崇祯丢下了手中的狼毫,走到了窗户前,打算观赏窗外的景致。这时,一名小太监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里面放着一些漂亮的御前牌子,小声的请他用膳,崇祯轻轻的哦了一声,却没有动手。
像平日一样,崇祯的每顿饭都只是放着几样简单的饭菜,除非他传旨召皇后或某一妃子来乾清宫陪伴他,总是他独自寂寞地吃着,旁边站着许多小心服侍的太监和宫女,外边奏着老一套的鼓乐。对这种刻板的生活方式,他感不到一点乐趣,但是又不能不这样生活,因为不如此便不是皇帝派头,便不合一代代传下来的宫中礼法。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启禀皇上,温首辅、杨阁老和刘阁老求见!”
第三百六十五章朝中局势
更新时间:2012111515:43:504698
“他们怎么来了?”
崇祯疑惑的嘀咕了一声,温体仁、杨嗣昌也就罢了,现在连刘宇亮这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大学士也不请自来,这就让崇祯有些好奇了,不过虽然他心里有些犯嘀咕,但崇祯还是命小太监把三人带了进来,不一会,小太监就领着温体仁三人走进了乾清宫。
“臣温体仁、杨嗣昌、刘宇亮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崇祯面色平静的坐在龙案后看着三人,淡淡的问道:“三位爱卿联袂前来有何要事啊?”
温体仁躬身道:“启禀皇上,现在闯逆等流寇已经向河南等地流窜,河南巡抚李仙风已经数次发来奏章,请求朝廷赶紧派出平叛大军前往河南平叛,另外福王也给朝廷发来了文书,说现在闯逆等流寇正对洛阳虎视眈眈,也请皇上尽早派出援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