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刚摇头笑了笑,无奈的对李源道:“你啊,看事情还是如此片面。这里面的问题可不单单是横征暴敛这么简单,算了这个问题日后再和你们说吧。”说完,庞刚又看向众人道:“诸位,虽然咱们已经决定和朝廷分道扬镳,但咱们总不能再继续用大明的旗号吧。诸位想想,咱们改用什么旗号啊?”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下面的众人尤其是那些文官顿时兴奋起来,为自个确定名号啊,说不定这个名号日后就是开国的用的旗号,要是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那自己可就太露脸了。
华严想了想,道:“大人,您现在已经脱离了大明朝廷,原本朝廷册封的官职自然是不能再用了,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昔日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而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依下官浅见,您不如自封周王如如何?”
“周王?”庞刚眉头皱了皱,对着下手的众位官员道:“诸位以为华严的提议如何?”
这时,孟卿站出来反驳道:“不好,眼下庞大人只是虽然占据三省之地,但周围依然群狼环视,如若贸然称王,咱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妥不妥!”
“嗯!”庞刚微微点头道:“还有哪位有话要说么?”
闻人君也站了出来躬身道:“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咱们既然已经不归大明管辖,那么取一个名号自然是应该的,这有何不妥,至于会否成为众矢之地嘛,咱们难道还怕他们不成?”说到这里,闻人君脸上却是呈现出一种傲然之色,近些年青州军连战连胜,就连闻人君这样的文官也养成了一股傲气。
魏同年也捋须说道,“唔,闻大人所言极是,《诗.鲁颂.宫》有云:“泰山巖巖、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山东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尚仁义、伦理、人和,乃“礼仪之邦”,取名一个“周”字确实很好,至于闻赞画所忧之事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看到连老板的岳父也投了赞同票,闻人君也就没人说什么了,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立了也就立了,难道还有什么不好的吗?
“周王?哥们以后要做周王?”庞刚一下就傻了眼,貌似明朝已经有过周王这个称号了吧?
当庞刚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时,魏同年就摇头道:“大人所忧实属不必,大明确实有过周王称号,但那不过是周懿王、周惠王等藩王称号而已,此时此周非彼周,大人不必担心。”
“呃,还有这么一说的。”庞刚一阵无语,难道自己这个周王是当定了吗?貌似周朝的下场不是很好吧。
想到这里,庞刚正想反对,不过当他看到下面这么多文武官员都在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时,庞刚心中一动。这才醒悟过来,原来重要的不是取什么名号,而是众人现在只是求一个心理安慰而已。
自古以来,造反历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虽然胜利了封公封侯都没问题,但失败了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掉脑袋,大家提着脑袋跟着自己干。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吗,现在只是为了求一个心理安慰和一个名号而已,叫什么真的很重要么?叫周王就周王呗,大不了以后咱们的地盘就叫大周了。
“好!大周就大周!”就这样,庞刚就把自己的名号定了下来。
崇祯十一年八月一日,庞刚在山东青州正式自立为周王,统领山东、河南、湖北三地,并对军队和官员重新进行了整编和册封。
庞刚将麾下十万大军重新进行整编。这十万大军庞刚将其编为五个军团,每个军团两万人,军团下设四个营。每个营五千人,每个营下设五个千户,每个千户下设十个百户,每个百户下设两个总旗每个总旗五十人,总旗下又设立五个小旗,每个小旗十个人,因此小旗也是大周军最小的单位。
这五大军团的编号分别是第一军团到第五军团。只是庞刚的这种懒人式的编号却着实为众人所反对,众人纷纷进言,你看人家的军队都叫什么飞龙军、玄武军。怎么到了咱们这里就只剩下了一二三四五了呢?
最后还是庞刚恼了,瞪眼道:“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难道起一个威武的名字这支军队就会变成一支强军不成?”
呃,好吧,您是老板。您说咋样就咋样,最终众人还是被庞刚抛出的那五个大饼给引诱过去了,最后庞刚大手一会,五大军团从第一军团到第五军团的统领将军分别为王志、黄春生(大壮)、李源、程凯和宾世乾、五人担任。这五个人都是最早跟着庞刚的老人了,这个任命也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也没有什么人表示反对,只是当最后庞刚准备任命治下三省的巡抚时,下面的官员们虽然面上装成满不在乎的样子,但眼里那期待的眼神早就出卖了他们。
庞刚想了想,自己麾下三个省,山东是根本,巡抚的人选自然是非魏同年这个便宜老丈人莫属,剩下的河南和湖北两个地方的巡抚人选却是要好好考虑才行。
过了半晌,庞刚才到:“诸位,本官……庞刚还没说完,魏同年就站了出来正色道:“殿下,既然您已自立为王,已不是大明朝廷的官员,那您就应自称为孤王或本王才是,切记不可如同以往般自称本官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